热门搜索: 教案 PPT 课件 学案 导学案 课时练 练习题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
教科版八年级下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3 | 格式:DOC | 浏览:83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3 | 格式:DOCX | 浏览:42
课题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3.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过程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6 | 格式:DOCX | 浏览:104
第七章力第二节力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估测力的大小;2、认识力的符号和单位。3、能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5 | 格式:DOC | 浏览:78
第四节光的折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2.过程与方法(1)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4 | 格式:DOCX | 浏览:73
课题力教学目标1、知道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知道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变形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重点在给出已知力的情况下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识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热身教师由此导入掰手腕比的是什么呢?探究新
7.5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第五节。设计理念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试图从学生对摩擦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通过对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的各种运动的体验和分析,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通过事例和实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提炼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可能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后,突出“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这个环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5 | 格式:DOCX | 浏览:29
第三节功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3能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什么是功率,并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4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5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7 | 格式:DOC | 浏览:56
教学设计课题3.4声与现代科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的反射、共鸣现象。2、了解超声及次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道声的识别技术。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声的反射和共鸣实验的过程。2、通过阅读文字、观看图片和录像,了解超声及次声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声现象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3 | 格式:DOC | 浏览:154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3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7 | 格式:DOC | 浏览:55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法学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观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3 | 格式:DOCX | 浏览:86
课题8.2力的平衡研讨时间执行时间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3 | 格式:DOC | 浏览:50
第一节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3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5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7 | 格式:DOC | 浏览:49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沉与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沉浮条件(2)利用沉浮条件解释潜水艇、轮船、孔明灯等原理。(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沉浮条件的过程。(2)通过做孔明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沉浮条件及应用,让学生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6 | 格式:DOC | 浏览:53
第三节连通器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3 | 格式:DOC | 浏览:82
6.2物体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l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3 | 格式:DOC | 浏览:117
课题杠杆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理解阻力臂、动力臂。教学准备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教学程序(主备)集体研讨个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4 | 格式:DOC | 浏览:59
课题重力教案设计思想通过对实验与各种现象的分析,创设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类比联想。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设计、操作、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课上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渗透简化分析对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4 | 格式:DOC | 浏览:37
水能和风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的机械能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人们对机械能的实际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机械能的天然存在方式,感受自然与物理之美,初步形成能源意识,认识新能源的优点。【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水能、风能的常见利用方式,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优缺点,及水能风能的机械能形式。【教学资源】PPT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4 | 格式:DOC | 浏览:57
课题12.2机械能的转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初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3.理解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二)过程与方法撑握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物理知识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
上传时间:2022-03-12 | 页数:5 | 格式:DOCX |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