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 2.1認識上和下 說課稿
2.1 認識上和下說課設計(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學習“位置”知識的起始階段,以模擬動物的形式表現了九只動物的位置,讓學生站在自己的位置來介紹自己。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2)學情分析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區分數學上下的知識。對上下的理解積累的經驗比較多。也能很容易的就區別開來。但是對于上下的相對性的,學生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這時本節課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集中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圍有限的特點,在教學上下時,設計以游戲活動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建構知識。(3)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會辨認上、下方向,體會學習上、下方向的必要性,會用這些方向詞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體會上、下方向的相對性。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中獲得價值體驗。(4)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會辨認上、下方向。難點:會用這些方向詞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里的簡單問題,能運用上、下等詞語描寫物體所在位置,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5) 教法、學法教法: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我讓學生模擬九種動物,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位置,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作為教師只有善于協調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方可讓多數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法:我精心設計好主要討論的知識點,針對學生之間交流的情況,適當進行點撥。這樣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訓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6)說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模擬小動物的方法,安排九個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每個人的頭上都帶有一個動物面具。分別是小兔、小羊、小猴、梅花鹿、熊貓、斑馬、老虎、大象、獅子。按照例1的位置平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讓學生用學過的方向詞來給我們介紹圖中每位動物小朋友的位置。并且告訴學生,我把你們九位動物朋友分別做成圖片,貼在紙板上,再把這張圖片豎立起來。課件出示例1平面圖。讓學生重新確定自己的位置。2、 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以中間的大熊貓為例來介紹自己的位置。指導學生說出“熊貓的上面是羊”,“大熊貓的下面是大象”。并且用、標出來。建立學生的符號意識。我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思考,作出用“上、下”來介紹自己位置。引導學生這樣想,這張圖是豎立起來的,因此有些動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從而轉變學生的思維定勢,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當學生認識了上下之后,找出不同的位置的動物用上下來確定自己的位置。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并且在第三個環節中,要求學生用兩句不同的話來說一說兩只動物的上下位置。例如:“梅花鹿在老虎的上面”還可以怎么說成“老虎在梅花鹿的下面”訓練學生的思維。 3、 鞏固新知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道雙層橋的題目。讓學生知道最上面的是什么?在最下面的是什么?再用上和下說一說各種車和船所在的位置。并且用不同的方法說出它們的位置關系。能加上手勢更好,更能形象的表達清楚。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四、歸納總結讓學生用最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加強學生的反思意識。 5、 說板書上和下 板書的設計簡潔而富有創意,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符號意識。資料鏈接空間思維空間思維即空間思維能力,它是一種普遍的思維能力,是所有人在任何空間思維背景下都或多或少具備的一種能力。空間思維由三大要素組成:空間概念、呈現工具以及推理過程。空間思維能力涉及到對空間意義的理解,利用空間的各種性質形成問題,尋找答案,并呈現解決方案。通過使空間結構內部的各種關系可視化,觀察、記錄、分析物體之間的靜動態關系。同時空間思維也是立體思維的同義詞,就表示立體思維。空間思維有能力理解空間關系,知道地理空間如何展示,能對有關的空間概念進行推理并做決策。空間思維是千萬種思維中的一種,但空間思維又不同于立體思維、平面思維、定向思維、邏輯思維、正向思維、反向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等思維方式,空間思維是一種復合思維,是一種快速高效的優秀思維,快速、高效是空間思維優秀的兩個顯著標志。所謂空間思維,是指基于空間,從空間的事物著眼,對空間事物迅速高效地進行一系列分析判斷應對及再調整處置完整謀事的思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