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7單元課題1 燃燒和滅火(第2課時)教案.doc
課題1 燃燒和滅火(兩課時)第二課時以“趣味實驗”為例,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創設情境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大家注意看老師給大家帶來的一個魔術燒不壞的手帕。演示實驗實驗用品:酒精燈、鑷子、大燒杯、火柴、棉手帕、酒精(體積分數為70)實驗步驟:用一塊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纖維的),在盛有乙醇的體積分數為70酒精的燒杯中浸泡,待均勻濕透后取出。將浸透的手帕舒展開,用鑷子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當火焰熄滅后,觀察現象。設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現象?回答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追問那么,大家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回答因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們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燒。在整個燃燒的過程中,對于手帕來說,并沒有達到它的著火點,所以手帕并沒有燃燒。教師補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燒時有一種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溫度,達不到手帕的著火點,所以手帕還是完好無損。引入新課燃燒的條件有三個,分別是(學生接著敘述)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著火點。那么同學們設想一下,這三個條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個條件,會發生什么樣的現象呢?同學們面前都有已經準備好的蠟燭和燒杯等一些用品,請你們用蠟燭和燒杯自己設汁一個實驗方案,來探討一下“滅火的原理”。板書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學生活動,老師巡視匯報交流第一小組,我們組只用了蠟燭進行實驗。我們點燃了兩只蠟燭,然后用嘴對著其中一只蠟燭用力吹氣,結果這只蠟燭熄滅了。老師追問你們選用了哪種方法“滅火”呢?第一小組:降低溫度。第三小組:我們組利用的是隔絕空氣的方法。我們在點燃的蠟燭上扣了一個燒杯,由于蠟燭燃燒不斷地消耗氧氣,使有限的空間內充滿了CO2氣體,最終蠟燭由于不能及時得到氧而熄滅。第四小組:我們和第三小組的原理相似,但我們選用的是碳酸鈉和鹽酸,由于碳酸鈉和鹽酸反應能產生CO2,所以蠟燭也熄滅了。第五小組:我們組選取了兩只等長的蠟燭點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蠟燭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結果被截取的這只蠟燭首先熄滅了。教師追問那你們組“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呢?第五小組:我們主要是從可燃物的角度來考慮的。評價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是大家的一個優點,希望以后學習過程中,能夠繼續保持。講解在燃燒的三個條件中,如果破壞了某一個條件,都可以使燃燒反應停止,也就是說都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所以說滅火的原理都是從燃燒的條件出發。板書清除可燃物1原理 隔絕氧氣降溫至著火點以下設問那么,在生活實際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滅火的實例,它們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呢?投影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實例,試分析其滅火的原理:1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2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撲滅,3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答案1隔絕空氣。2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3清除可燃物。過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滅火器”可能也是比較常見的。那么滅火器都一樣嗎?它們的原理都相同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滅火器。投影幾種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滅火器滅火原理適用范用滅火時,能噴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們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達到滅火的目的可用來撲滅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失火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來滅火具有流動性、噴射率高、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等優良性能,除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在加壓時將液態二氧化碳壓縮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滅火時不會因留下任何痕跡而使物體損壞,因此町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處的失火,使用時,手一定要先握在鋼瓶的木柄上,否則,會把手凍傷比一比,賽一賽你能很快記住它們嗎?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三分鐘時間,我們通過游戲來選出冠軍得主。游戲教師選出六名同學分別拿著不同類型的滅火器的道具,然后給他們列出幾種物質燃燒,要求他們用適當的滅火器滅火,看最后誰的正確率高,誰得冠軍。(形式不限)講解看來不同的物質燃燒需要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滅火,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2個問題滅火的方法。板書2方法:過渡可燃物在具備了燃燒的條件后,就能急劇地燃燒,如果在有限的空間內就會給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害,為了使警鐘長鳴,所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場合會經常看到下面的些圖標,同學們討論討論,這些圖標向人們傳遞了什么樣的信息?投影答案(1)當心火災易燃物質;(2)禁止放易燃物;(3)當心爆炸爆炸性物質;(4)當心火災氧化物;(5)禁止煙火;(6)禁止帶火種;(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煙。設問同學們想想,這些圖標在哪些場合最容易出現呢?回答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煤礦等等。設問為什么在這些場合容易出現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演示實驗,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其原因。演示實驗教師按照教材P128實驗做實驗,用投影打出實驗裝置。投影現象發生了爆炸。 分析金屬罐和塑料蓋構成了一個有限空間,向裝置中鼓氣后,面粉充滿了金屬罐,加大了它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罐內的溫度達到了面粉的著火點,使它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引起爆炸。延伸通過這個小實驗,哪位同學給大家總結一下,為什么在油庫、面粉廠等場所會出現一些圖標。回答因為油庫、面粉加工廠等地的空氣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氣體或粉塵,它們接觸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過渡所以,同學們對一些易燃物和些易爆物的安全問題要時刻提高警覺性。 板書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設問根據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同學們認為,還有哪些場所應該加貼一些防火圖標呢?學生討論小結這節課,我們針對燃燒的條件,學習了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強防范火災的意識,并且注意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的急救措施。布置作業課后習題第2、3、4、5題。板書設計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可燃物1. 原理 隔絕氧氣降溫至著火點以下2方法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考題回顧1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繼續燃燒,原因是( )A氧氣不足 B沒達到著火點C. 火柴的著火點高 D空氣不足2開辟防火帶是山林防火的一個措施。在樹林中間開辟通道(防火帶)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著火點 B隔絕空氣C. 隔離可燃物 D沿通道擴散濃煙3面粉加工廠的車間里若懸浮著較多的面粉粉塵,遇明火就有發生的爆炸的危險。這是因為面粉粉塵與空氣充分接觸后,遇到明火急劇燃燒,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在有限空間內迅速膨脹,從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擬粉塵爆炸的一個實驗:如下圖。在無蓋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氣,不久,便會聽列“砰”的一聲,爆炸的氣浪將金屬筒的塑料蓋掀起。試問:(1)在上述實驗中,鼓入空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2)下列情況下,不會發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金屬銅不加蓋時蠟燭沒有點燃時無蓋小塑料筒中裝的是干燥煤粉時(3)面粉廠為了避免爆炸事故發生,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答案:1B 2C 3. (1)使面粉充滿金屬和筒 (2) (3)嚴禁煙火備課資料1用什么方法救火?火災每年都要吞掉許多人的寶貴生命和大量財富。因此,我們不但要善于防火,也要學會救火。也許有人會想:火災發生了,用水去撲滅就行了,誰還不會?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治病要對癥下藥,救火也要根據燃燒物的“性格”巧選滅火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然,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利,能使燃燒物的溫度迅速冷卻到燃點以下,同時水本身以及水蒸氣都能使燃燒物和空氣隔開,使火熄滅。因而在多數情況下,水是有效的滅火劑。在般住宅、廠房以及生橡膠、硫磺、煤、賽璐珞、纖維素、木材等物品起火時,均可應用。但在另一些情況下,水是完全禁止使用的。如果燃燒物是沸點低,比較輕而又不能和水混溶的油類或有機溶劑(如石油醚、汽油、苯、燈油、乙醚等),因為這些物質不溶于水,水沖入以后。它們就浮在水面上隨水流散,由于它們揮發性大并易于點燃,在水面流散時仍能繼續燃燒,結果反而將火勢蔓延開來。對于這種物品最有效的滅火劑是二氧化碳泡沫(由泡沫滅火劑發主)和砂。但如果這類可燃物品是裝在密閉的桶中。又來不及搬開時(最好是搬離火場),就應用水沖洗桶的周圍,使它們迅速冷卻,以免爆炸。如果著火物是金屬鈉、金屬鉀、金屬鈣,就更是絕對禁止用水了。因為這些金屬和水均發生極為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并放出大量熱量。這種熱量高到超過了氫氣的燃點,因而能自動將氫氣點燃,而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還會發生爆炸,危險性更大。對付這類燃燒物,泡沫滅火劑也是不適合的,因為泡沫中還是有相當水分。最合適的滅火劑是干砂,它可以使這些金屬被埋沒熄火。金屬鎂和鋁燃燒時也只能用砂掩蓋,不能用二氧化碳。因為鎂、鈉、鉀等也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沸點高,不易揮發,稠厚的油類或有機溶劑(如重油、潤滑油、植物油、干性油、甘油、松節油等),是可以用水撲滅的,因為它們的流動性較小,不易浮到水面,就是浮在水面也因水的冷卻而不能繼續燃燒。當然泡沫和砂也是適合這類物質的。在所有的情況下,砂都是有效的滅火劑。根據滅火的方法不同,倉庫中的物質要分類存放,如將適合用水滅火的與不適合用水滅火的物質一同存放,一旦著火,難以撲救。還要特別注意,一切可燃物都不準和氧化劑一齊存放,否則不但容易失火,而且容易引起爆炸。2什么是粉塵爆炸?若干年前,我國哈爾濱亞麻紡織廠及國外一家面粉廠,都發生過嚴重的爆炸。爆炸炸毀了廠房,許多工人死于非命。奇怪的是亞麻紡織廠、面粉廠中并沒有什么能引起爆炸的危險物品,后來查明,奇怪的爆炸的“禍首”,竟是空氣中的亞麻芒和面粉塵。它是由電火花或一根點著的火柴引起燃燒。隨后才發生爆炸的;同樣性質的爆炸,在煤礦中也發生過,不過這時“禍首”是空氣中的煤塵。面粉和煤在通常情況下,并不是十分容易燃燒的物質,要想用一根火柴將它們點著,是辦不到的,更不用說引起爆炸了。可是為什么飛揚在空氣中的面粉塵和煤塵,竟會這樣易于燃燒,并發生如此巨大的威力呢?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塊四四方方的木塊,哪怕是很干燥的,也很難用一根火柴將它點著,可是如果將這塊木塊刨成一片片很薄的刨花,就會成為“一觸即發”的引火物了。誰都知道,燃燒要有兩個條件:溫度達到該物質的燃點,以及外界有充分的空氣供應。整個的木塊、煤塊或成堆的面粉,它們只有最外的一層和空氣接觸,對整個物體來說,它和空氣的接觸面是比較小的,因而難于燃燒,可是當煤和面粉變成很細的微塵飛揚到空氣中以后,每一粒微塵的表面都能和空氣充分接觸了。比如,一塊一立方厘米的煤塊,它的表面積只有六平方厘米,如果將它粉碎成直徑只有一毫微米的微塵,那么這些微塵的總表面積竟有六千平方米。一般飛揚于空氣中的面粉塵和煤塵,雖然它的直徑不會像微塵這樣小,可是當面粉塵或煤塵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相當濃度時,任何一個微小的火種也能將它們點著,并使大量空氣的溫度由室溫一下子升到幾百度以上,這時空氣會急剮地膨脹起來,造成了劇烈的爆炸。不同的粉塵在空氣中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濃度,是不盡相同的。淀粉和硫磺的微塵,在每升空氣中的含量只要超過7毫克,遇火就會爆炸,面粉、糖粉則要10毫克;煙煤塵要17毫克,才會爆炸。正因力微塵有這種危險的燃燒性,因而面粉廠、煤礦中等除了要積極想法不使粉塵飛揚外,通常也應和汽油站一樣,掛上“嚴禁煙火”的字牌,以免發生意外。3開水溢入煤爐為什么燒得更旺?俗話說:水火不相容。在一般情況下,水和火確是冤家對頭。不過在特殊情況下,水也能巧妙地幫助燃料燃燒得更好。你見過水從煤爐上溢出的情況嗎?當少量水溢入煤爐時,爐火不但沒有減弱,從溢水處反而躥起一串串火焰,爐火燒得反而更旺了。這個現象確實有些奇怪,原來這里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化學反應:水和紅熱的煤接觸時,會相互作用而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水煤氣。一氧化碳和氫氣都是易燃氣體,一旦產生立即就熊熊燃燒起來,因而爐火更旺了。有趣的是,近年來研究證實,用作燃料的汽油,如果摻進少量的水,也可以達到省油的目的。水和油原是互不混溶的,水怎樣摻法呢?人們想了一個妙法:在油中加入一些乳化劑,并用超聲技術處理,水和油就能變成一種穩定的乳濁液。當這種乳濁液被噴進內燃機的燃燒室燃燒時,油中的微小水滴受熱后驟然蒸發,將油滴粉碎成小微粒,使油滴的總表面積大大增加,因而燃燒得更快更充分。由于燃燒比較完全,一般可節約10左右的汽油。更令人感興趣的是,摻水汽油除省油以外,還有兩大優點,一個是比較安全,它不像普通汽油那樣容易著火,著火后火焰也不易蔓延;另一個優點是,由于摻水汽油燃燒比較完全,因而排出的黑煙可減少一半左右,而且廢氣中的有害物質也大大減少,因此比較“干凈”。還有一種水和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燒裝置正在試驗中。這種裝置是先將水和汽油加熱,然后再通過一個“催化反應器”,使水和汽油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易燃的燃料。采用這種裝置,可使汽油的燃燒十分完全,因而節油效果也更好。據稱它排出的廢氣已達到無害的程度,甚至連通常監視空氣污染的儀器也不能“覺察”它有污染行為。年級初三學科化學版本期數內容標題燃燒和滅火(兩課時)分類索引號G.623.2分類索引描述教學法主題詞燃燒和滅火(兩課時)欄目名稱教案精選供稿老師審稿老師錄入一校二校審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