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專版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專題四中外近現代史上的重大改革與制度創新專題提分訓練.docx
專題(四)中外近現代史上的重大改革與制度創新專題提分訓練1.2019威海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的發展歷程,改革始終與之相依相伴,每一次改革都發人深思。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通過大化改新、 A 、戰后改革三次“開國”,成功實現了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由封建社會向天皇制資本主義社會,由天皇制資本主義社會向民主制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面轉型日本能夠與時俱進完成三次社會轉型并實現跨越式發展,既緣于日本民族的“幸運”和“機智”,也緣于日本民族對外來文明少有的鑒別取舍能力,還緣于日本民族服膺強者和與強者為伍的一貫秉性,尤其日本民族在三次社會轉型中形成的“與時俱進變革,強即侵略擴張,最終挑戰先生”這一行事習性,值得后發國家中國和守成國家美國引為鑒戒。摘編自孔立祥日本三次社會轉型及其歷史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A處應該填寫什么內容?日本的“戰后改革”是在哪個國家的占領下進行的?日本讓我們引以為戒的“行事習性”是什么?材料二下面是小明同學繪制的俄國近現代史示意圖(部分)。(2)材料二中A處是俄國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其性質是什么?B處是為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列寧領導實施的什么政策?C處改革的領導者是誰?材料三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制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3)材料三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什么偉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經濟特區“從試點到推廣”,哪個開發區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共十九大”確立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什么?(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你對改革的認識。2.2019秦皇島海港區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表一1921年1925年蘇俄糧食產量變化情況表二1925年1945年美國失業率表三1978年2017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統計表年份項目1978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萬億元)0.3663.667.774.4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328 84431 19533 61636 39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1349 89211 42212 36313 432(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三幅表格數據的變化分別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直接相關,并分別概括這些事件反映的當時社會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2)根據材料,歸納這三個重大歷史事件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3.2019保定定興一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關于“世界化經濟發展模式”有下列三種模式的說法。一、西方模式材料一17世紀,英國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二他被世人公認為同華盛頓、林肯相比肩的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是他,把美國人民從苦難和經濟大蕭條中拯救出來,擴大了中央政府的權力,首創干預經濟生活的先例。摘編自誰拯救了美國二、蘇聯模式材料三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大體上包括這樣幾點:一是蘇聯可以單獨建成社會主義,二是經濟行政計劃化,三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摘編自鳳凰網從大歷史角度探尋各國發展模式變遷三、中國模式材料四新中國的發展則不同,它根據自己的歷史和經驗,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借鑒“蘇聯模式”,設計了計劃經濟體制,經二十多年的計劃經濟實踐后,又轉而進行“面向市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摘編自何正斌300年經濟學與30年中國經濟發展(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英國“傲視全球”的主要原因。(2)據材料二指出,“他”是誰?他對資本主義發展的突出貢獻是什么?(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聯模式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主要特征。(4)據材料四指出,改革開放后我國是怎樣克服“借鑒蘇聯模式”所建立的經濟體制弊端的?(5)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國應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4.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哪次會議上?這一經濟體制有何特點?在這一經濟體制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是什么?(2)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創新,賦予新的內涵。請寫出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1978年以后,鄧小平在帶領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為馬克思主義賦予了新的內涵而形成了哪一科學理論?這一科學理論是在哪次會議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3)科技創新推動著社會進步和人類思想的解放。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請寫出一例這一時期在交通領域方面的科技創新。這次革命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在此期間,近代的科學文化也進一步走向繁榮,其中哪一理論的提出打破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4)綜合上述問題,你認為創新對人類歷史發展有何積極作用?5.2019聊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78年9月,鄧小平在東北調研時指出,揭批“四人幫”的群眾運動要適時結束,要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要按照經濟規律管理經濟,擴大企業的權力,打破平均主義。世界天天發生變化,我們關起門來是不行的,史稱“北方談話”。改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談談對“北方談話”的理解。材料二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2)材料二中鄧小平的這段講話有何重大歷史意義?材料三兩年多來,我們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習近平2015年3月29日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成員時的談話(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參考答案】1.(1)明治維新。美國。“強即侵略擴張,最終挑戰先生”。(2)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新經濟政策。戈爾巴喬夫。(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上海浦東開發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4)改革是人類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不會一帆風順,亦存在著曲折反復,要勇于開拓創新;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循序漸進;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等等。2.(1)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美國羅斯福新政;中國改革開放。恢復和發展生產,鞏固工農聯盟,穩定政權;應對經濟大危機;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2)改革都符合國情,都遵循了客觀經濟發展規律。3.(1)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2)羅斯福。首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先例(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3)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排斥市場和價值規律。(任答一點即可)特征:它使蘇聯躋身于工業化國家的行列,為后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但這種高度集權模式阻礙了蘇聯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經濟持續發展,妨礙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充分發揮,表明蘇聯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誤區。(4)“面向市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5)必須從國情出發,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堅持對外開放。(任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4.(1)會議:中共十四大。特點: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基礎性作用:市場。(2)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會議:中共十五大。(3)科技創新:發明汽車、飛機等。變化: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交通方式的改善。理論:進化論。(4)作用:創新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為社會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創新能夠改善人類交往的方式,使人類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言之有理即可)5.(1)表述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思想,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后來的改革開放作了重要的思想動員。(2)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內容豐富、邏輯嚴密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