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級上冊音樂3《熱巴舞曲》教案(山東部級優課).doc
課題名稱:第三單元熱巴舞曲適用年級八年級使用人主備人審核人計劃課時1課時備課時間授課時間單元分析體系:雪域天音是繼草原牧歌、天山之音后呈現的又一個重要的中國民族音樂教學單元藏族傳統音樂及具有藏族風格的當代創作音樂。內容:本單元共有五個作品,分別是歌曲獻上最潔白的哈達、欣賞天路、阿瑪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和熱巴舞曲。地位: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世界音樂文化的瑰寶作品分析作品簡介:由北京交響樂團委約河南作曲家方可杰創作的交響序曲熱巴舞曲。吸取了西藏傳統熱巴舞中最具影響的“弦子”和“鍋莊舞”等民間樂調,采用寫實與寫意并舉的創作手法,著重渲染了西藏民間歌舞表演中的情緒與氣氛,表現了西藏人民熱情豪放的性格和載歌載舞的熱烈場景,以此展示淳樸、豪放的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全曲手法簡練,結構嚴謹,具有熱烈的場景感。結構分析:從音樂整體結構看,管弦樂熱巴舞曲基本忠實了藏族民間“熱巴舞”由慢而快的速度特點。除引子外,這首管弦樂主要圍繞五個主題音樂發展而成,可分為三個部分。樂曲的結構圖示 :引子+開場(主題一)+歌舞表演(主題二、三)+結尾(主題四、五)作品影響:2004年在“中國第十屆音樂作品評比”中獲三等獎。2005年入選維也納中國新春音樂會,有薩爾茨堡莫扎特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出。是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的優秀管弦樂曲之一。學情分析學生情況:八年級學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愿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驗。學習狀況: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讀樂譜、器樂演奏和音樂聽賞能力,可以對旋律的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音樂的不同特點進行分析與辨別。缺乏的是音樂想象與表現,需要在特定的情境創設和活動參與中加以引導。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熱巴舞曲引導學生體驗掌握其豐富的音樂文化內涵,了解“熱巴舞”的由來及藝術特點。感受其鮮明的藏族民族音樂風格和現代專業創作音樂的突出色彩。2、通過分段賞析,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音樂要素的變化,通過聽、唱、表現主題等方式,使學生感受主題音樂旋律的變化、及音樂形象的不同,從而記住每個主題。3、通過對熱巴舞曲學習,激發學生對藏族音樂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喜歡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并進一步將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傳承下去。 重 難 點分段賞析,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音樂要素的變化,通過聽、唱、表現主題等方式,使學生感受主題音樂旋律的變化、及音樂形象的不同。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一、導入:1.聆聽音樂(引子):你聽到了什么聲音?音樂將你帶到了一下哪幅圖片的場景中? 學生回答:(第二幅圖)教師:為什么?(引導學生通過音色及音樂感受方面回答)音色低沉渾厚,音樂空曠遼遠。導出長號模仿藏族山號的聲音。環節導語:讓我們跟隨這號聲一起來觀看圖片中的藏民們在干什么?2. 觀看圖片:觀看圖片中的藏民們在干什么?學生回答:(唱歌、跳舞、表演節目)教師:藏族人民對這些從事民間表演的藝人們有統一的稱呼叫“熱巴”。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圖片,使學生直觀的感受藏族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熱巴”這種藝術形式。3.簡介熱巴、導出熱巴舞曲環節導語:我國著名作曲家方可杰以“熱巴舞”為題材,運用現代專業創作手法創作了管弦樂曲熱巴舞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作品。共同感受其鮮明的藏族民族音樂風格和現代專業創作音樂的突出色彩。2、 作品簡介:熱巴舞曲吸取了西藏傳統熱巴舞的特點,采用寫實與寫意并舉的創作手法,著重渲染了西藏民間歌舞表演中的情緒與氣氛,具有熱烈的場景感。從音樂整體結構看,除引子外,這首管弦樂主要圍繞五個主題音樂發展而成。3、 分段欣賞:引子部分:聆聽音樂:這段旋律熟悉嗎?你能用動作模仿樂器演奏嗎?學生回答:(熟悉,剛剛聽過。)學生活動:引導學生隨音樂模仿長號演奏的動作。教師:長號模仿藏族的“山號”,用滑音奏出帶有號召性的長音,仿佛遠處寺廟傳來的法號聲,喚醒沉睡的藏民們,人們穿上盛裝準備去參加盛會。聽音樂出現了主題一的旋律!主題一:1. 聆聽主題片段一:(也就是雙簧管演奏的第一遍主題音樂)欣賞提示:人們懷著怎樣的心情參加盛會?學生回答:(輕松愉悅等)教師:你是怎樣感受到的?(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的速度、情緒、以及雙簧管柔美的音色來回答。)2. 觀看樂譜,視唱曲譜,分析旋律特點:(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節奏疏松,因此總結出旋律平穩流暢,舒展自由。)設計意圖:教會學生抓住音樂的基本要素進行分析,注重音樂欣賞習慣的培養。創設情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培養音樂想象力。3. 再聽主題片段二:(第二遍主題音樂)欣賞提示1:當旋律再次出現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通過音調、演奏樂器、情緒的變化進行回答)教師:音調變高了、演奏樂器更豐富了,情緒高漲了,預示聚集的人群越來越多。欣賞提示2:哪種樂器的聲音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回答:(鈴、鼓)教師小結:這里突出“熱巴舞”以“鈴鼓舞”為主的特點。舞時:男執銅鈴 女舉手鼓設計活動 :女生學習 X XX、XXXX兩個節奏型,敲擊方凳兩側,模仿鼓的聲音。男生右手搖晃串鈴,模仿音樂中的鈴聲。4. 跟隨音樂、參與表現(兩遍主題)參與提示:出現第一遍主題時(雙簧管演奏的)全體模唱旋律;出現第二遍主題時,加入鈴、鼓表演。(一定要做到聆聽音樂中的聲音,男女生準確加入。)環節導語:隨著熱烈的鈴、鼓聲,聚集的人們越來越多,演出馬上開始。請聽主題二主題二:1. 聆聽主題片段一:欣賞提示:音樂表現了“唱”還是“跳”?學生回答:(跳)教師:為什么?音樂要素發生怎樣的變化?再次引導學生回答問題(速度快,情緒歡快熱烈,有舞動感,因此表現出舞蹈的場景)2. 觀看曲譜,試唱旋律,感受旋律特點:(節奏密集、旋律以跳進為主、跳躍有彈性,頓音記號的加入使音樂更加歡快)3. 再聽:音樂描繪了幾種舞蹈類型?學生回答:(兩種)教師:你是怎么聽出來的?(力度強弱交替、音色對比明顯:輕柔、剛勁有力)教師小結:藏族踢踏舞和圓圈舞4. 學跳舞步:a. 觀看兩種舞蹈的視頻片段,設計意圖:首先視頻欣賞,學生興趣濃厚,其次可以使學生對這兩種舞蹈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和初步的了解。b. 學跳基本舞步:男生踢踏舞、女生圓圈舞(步伐選擇一定要簡單有代表性)5. 聽音樂參與表演環節導語:一段熱烈歡快的舞蹈過后,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聆聽主題三。主題三:1. 初聽:用心體會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回答:(情緒:溫柔地、親切地 旋律舒展,婉轉典雅,具有很強的歌唱性)教師:感覺還是跳的形象嗎?(不是,是抒情的歌唱)2. 學唱主題旋律:跟琴學唱曲譜至唱會唱好,找出旋律音12356中國民族五聲調式音階,這里結合了藏族民間音樂特征創作而來。3. 創編歌詞,跟音樂演唱主題:教師提前為旋律創編好一段歌詞,也可選擇讓學士即興創編歌詞。a. 教師范唱b. 學生跟音樂演唱設計意圖: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樂的情感語言,突出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愛家鄉的情懷環節導語:一段抒情的演唱,道出了人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隨著情感的不斷升華,將音樂推向了一個小的高潮,請聽主題四。主題四:1. 初聽:對比主題三感受音樂的變化?學生回答:(音調變高,情緒變得激昂、演奏樂器變得更加豐富)2. 觀看樂譜,試唱旋律,感受特點:(舒展自由、高亢嘹亮、吸收了西藏山歌的音樂語匯,具有歌頌性。仿佛是藏族人民抒發著對自己這個民族的贊美、歌頌之情。)3. 加入襯詞(藏族常用方言:呀啦嗦)跟音樂演唱主題主題五:1. 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變化?表現場景?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的速度、情緒、演奏樂器等方面進行分析)教師小結:旋律熱情奔放,仿佛集體歡騰的場景。2. 加入拍手動作參與表現引導學生當音樂中出現主題五中最典型的一句旋律時,請加入拍手的動作(拍手時從身體的一側開始經過頭頂一直到另一側結束,增加動感與美感。)參與到歡騰的隊伍中來。環節導語:五個音樂主題我們已經全部聽完,我們運用不同的方式充分體驗感受了每個音樂主題的風格特點,大家是否還能清晰準確的分辨出來呢?接下來我進行一個聽辨測試,考考大家!4、 聽辨小測試1. 聽辨:教師打亂順序播放各主題片段,學生聽辨回答。并回憶每個主題的場景與音樂表現,為完整聆聽做好鋪墊。2. 曲式結構分析:教師:本曲作曲家結合了熱巴開場、歌舞表演、結尾等相對固定的三部結構的基本框架,請同學們嘗試將全曲劃分為三個部分。學生回答:主題一(開場)主題二、主題三(歌舞表演)主題四、主題五(結尾)5、 完整欣賞、參與表現1. 請同學們完整聆聽全曲,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不同的音樂主題,同時體會感受“熱巴舞”的速度特點。(由慢而快的速度特點)2. 簡介作品成就及影響:該曲于1999年在北京首演,2004年在“中國第十屆音樂作品評比”中獲三等獎。2005年入選維也納中國新春音樂會,有薩爾茨堡莫扎特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出。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的管弦樂曲之一。3. 觀看管弦樂隊演奏視頻欣賞提示:再次認識管弦樂隊,關注每一段主題音樂的演奏樂器,記憶其音色特點。6、 課堂總結 組織下課教師:現在許多作曲家選擇汲取民族音樂要素創作極其優秀的現代音樂作品,(例如大家熟悉的天路、天堂等)深受人們的喜愛,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將我們的民族音樂傳承下去。我們也可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如:多聽、多學、多了解民族音樂),先做到喜歡我們的民族音樂,為傳承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教學反思這節課我本著貫徹音樂教學以聆聽為基礎,以演唱為中心,以表現為手段的基本理念,遵循教學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音樂課中常用的“分總式”欣賞模式。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聽、唱、奏、賞、說、合作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表現音樂,層層遞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足:本節課設計內容比較多,時間較緊張,為了能完成教學任務,個別小環節進行不夠深入,學生掌握不夠扎實。最后讓學生完整欣賞體會樂曲的速度特點時,問題是提出來了,但忘記領著學生總結了,一個知識點遺漏了,感覺非常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