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9《微笑波爾卡》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湘版三年級上冊第九課微笑波爾卡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真聆聽手風琴獨奏曲微笑波爾卡,能聽出主音樂主題。2.在小樂器演奏、律動中感受波爾卡的音樂特點。3.認識手風琴,了解手風琴構造。教學重、難點:1.認真聆聽手風琴獨奏曲微笑波爾卡,能聽出主音樂主題。2.在小樂器演奏、律動中感受波爾卡的音樂特點。教學用具:手風琴、多媒體、小樂器、卡片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老師帶來了一首音樂想請你們隨音樂跟著我一起動一動好嗎?請同學們起立,跟著老師一起來律動。同學們聽到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呀?(二)欣賞微笑波爾卡1.介紹波爾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與微笑有關的音樂叫做微笑波爾卡。波爾卡是捷克的一種民間舞蹈,早十九世紀中葉盛行全歐洲,一般為二拍子,節奏活潑,歡快。下面,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帶上你的大眼睛,跟著老師一起來欣賞吧。(教師黑板上畫圖譜)2.畫圖譜展示整首樂曲在欣賞這首音樂之前老師要悄悄地告訴你們,在這首樂曲中有一段旋律它會反復的出現,只有聽得最認真的同學才可以牢牢的抓住它,你有信心嗎?請觀察老師在聽音樂的時候做了什么?這就是我們的整首樂曲,同學們看到老師在聽得時候手上像畫畫一樣,根據音樂的旋律走向作畫的方式叫做畫圖譜。我們的音樂不只是跳動的藝術,也是圖畫的藝術。我想請你們觀察一下,在這首音樂中除了前奏,還有那些地方是一樣的呢?出現了幾次?(三朵花)那么我們把這三朵花叫做A,這個像水流一樣的樂段叫做B,小草叫做C。老師想請你們在聽一遍,看看這首音樂出現的順序是什么樣的?我想請一位同學上來跟著音樂指一指,有哪位同學愿意上來?完整的欣賞樂曲,找出音樂主題。講解曲式結構(前奏+A+B+A+C+A)。3.介紹作者、手風琴它是由捷克作曲家格拉納沙爾丁創作的一首手風琴獨奏曲。引導認識樂器手風琴:右邊是鍵盤,可以彈奏優美的旋律,左邊圓形的是和弦按鈕叫貝斯,一般又來伴奏。除了鍵盤、貝斯,手風琴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風箱,如果風箱不拉動,就不能發出聲音。(三)欣賞第一樂段1.畫圖譜感受樂段特點再次聆聽這一樂段,教師引導學生將感受用手指在空中畫出來。通過用波浪線、點、直線將音樂形象的描繪出來,讓學生覺得音樂的畫面在腦海里更加清晰。2.小樂器演奏訓練學生進行小樂器合作演奏,感受樂曲的旋律特點。(小樂器:串鈴、木魚、響板)4.通過模唱熟悉記憶旋律用“La”來模唱旋律,教師提醒學生模唱時注意聲音,并示范教唱。(四)欣賞第二樂段1.畫圖譜跟著老師繼續畫圖譜,根據線條體會B樂段和A樂段,情緒上的變化。(B樂段:抒情)2.創設情境聆聽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著你們在一個華麗的舞廳里跳舞,邀請著你們自己的舞伴。你們想邀請誰呢?(教師彈奏)3.填詞演唱(5) 欣賞第三樂段(教師彈奏第三樂段)學生模仿手風琴的演奏動作。帶領學生律動。(六)完整體驗1.分組體驗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完整的聆聽這首樂曲,這次的聆聽是有任務的哦。我要把同學們分成A、B、C三個組。代表音樂的三個樂段。請A組同學舉起紅色的卡片,請B組的同學在聽到B段音樂的時候舉起黃色的卡片,聽到C段音樂,C組的同學請舉起藍色的卡片,并按節奏進行律動。2.個人體驗要求同學們準備好三種顏色的卡片,當聽到A段時舉起手中紅色的卡片,當聽到B段時舉起黃色的卡片,聽到C段的時候則舉起藍色的卡片。(七)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收獲。在以后的音樂課中,我們還會欣賞很多風格的樂曲,在欣賞這些樂曲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去聽,去牢牢抓住音樂的主題。我也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音樂課中自信大膽的表現自己。今天的音樂課我們就上到這里,請隨著音樂走出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