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文學部落》教案(衛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綜合性學習:我的語文生活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溝通課堂內外,培養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愛好,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語文現象,使學生充分認識語文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好習慣。2. 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寫出自己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教學難點:目標3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1、 導入新課語文是百科全書式的學科,語文也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語文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形式多樣的生活!“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活水就是生活,讓我們走進生活學語文,也許你的生活更寬廣、更美好! 2、 正眼看招牌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好的招牌,能吸引人的注意,還能引起人們購物的興趣。到街上走走,會看到有的招牌設計比較講究,風格獨特,有濃濃的文化感。舉例1:醉美濟寧:那天在街上偶然看到這個招牌,覺得特別有詩意就拍下來了。我們理解為:濟寧最美,為濟寧的美而陶醉。名字起的很有內涵、很有創意,應該是個飯店吧,在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下次提到“去哪里吃飯”的時候,馬上就會想到它呢。舉例2:褲吧評析:“男人褲吧,褲吧不是罪”,引用歌詞,一方面說明男人就應該要酷;另一方面男人要酷就需要“褲”,只有這個“褲”才能讓你酷。兩方面暗示消費者只有來本店買褲,才能讓你酷。舉例3:路路順評析:取斜音“六六順”,寓為吉祥。表示店里的鞋子能讓你在人生道路上事事順利。提示:可能也有一些招牌,比較粗糙,沒有特色,存在用字不規范,有錯別字,或者漢語拼音有錯漏等毛病。比如:三、我看廣告詞提起廣告詞,你首先想到什么?或許是看電視時被廣告打斷的懊惱,或許是某個夸張搞笑的畫面。相信很多人可能是因某句婦孺皆知的廣告詞而將一個廣告深深地印在了腦海中。例如:1. 中國有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也要善吆喝”2.優秀的廣告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三十功名創傳奇,八千里路馳江鈴(江鈴牌載重汽車)春來江水綠如蘭。(春蘭空調)悠悠歲月酒,滴滴沱牌情。(沱牌曲酒)夸張型: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b精心呵護你的每一根頭發(在一定的事實基礎上,適當地將商品的用途、使用效果造成擴大效應,以引起讀者的特別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型:新鮮得猶如朝露。日曬后,讓你的皮膚也來杯飲料吧!牛奶香濃,絲般感受。可以使廣告詞更形象地表達出商品所具有的特點,使廣告語言更加新穎,另人過目不忘。3.古典詩詞名句廣告直接引用,一語雙關。 葡萄美酒夜光杯。(紫玉牌葡萄酒,鋼花高腳玻璃杯) 借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更換主題,巧換嫁接。這種是把名句加以改造,有的換其中部分字詞。有的在前邊或后邊加上一句,為了強調商品名稱。 恨不相逢未“駕”時(臺灣自動變速車) 該句把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中的“嫁”改成“駕”。 4.擬寫廣告詞要注意的地方(1)簡潔精煉,通俗易懂(2)新奇獨特,措詞巧妙(3)突出個性,表現特征(4)把握受眾,鼓動性強四、尋找“最美對聯”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活的文化遺產,現在還普遍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名勝古跡,還是市井閭巷,我們常常會發現對聯。這些對聯與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充分體現出了漢字的奧妙、魅力和傳統文化的意蘊。對聯俗稱對子,亦稱楹聯,我國傳統上特有的文學體裁 。一般把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語對偶, 音韻平仄對稱,內容上相互關聯呼應, 形式上彼此排比、對稱的兩句話組成的文體,稱為對聯。對聯具有詩的神韻,再加上優美的書法,顯著的張貼,從而成為藝術中的藝術。1春聯。又叫“春貼”,是為慶賀新春佳節而作的楹聯 如:東風迎新歲 瑞雪兆豐年2喜聯。喜聯又叫婚聯。是人們對結婚者的一種良好祝愿。上下聯語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個能表示夫妻意義的名詞。如:海枯石爛同心永結 地闊天高比翼齊飛3.壽聯。老人過壽時,晚輩或親朋好友贈送的表示贊美、祝愿長命百歲的吉祥話。如: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4.挽聯。悼死者之對聯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南邦寺死個和尚,西竺國添一如來。5.行業聯。各行各業裝點門面所用的對聯。對聯深刻的內涵及形成的意境猜看對聯猜行業上聯:香茗杯杯懷陸羽,下聯:醇釀盞盞念杜康。謎底:酒樓看對聯猜職業上聯:血汗揮灑育桃李,下聯:花果芬芳謝園丁。謎底:教師說明:妙聯點評一九二一年冬,陳毅同志在法國因為鬧學被法國政府遣送回國,過春節時給自己家里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這副對聯不避疊字,回環有意趣,表現了青年時代的陳毅憂國憂民和對革命一定勝利的信心。 五、課堂小結: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朱熹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源頭即生活.生活處處皆學問,我衷心的希望同學們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的學習中感悟生活!六、作業布置:板書設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