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0《狼》教案(郎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狼(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教材依據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0課)。二、設計思路教材分析:本單元的主題是人類如何與動物相處共存。本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是清朝作家蒲松齡寫的一篇筆記體小說。表現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矛盾沖突。課文敘述了兩只狼與一個屠戶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練生動。隨著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的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夫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設計理念:七年級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學過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但對文言字詞缺少足夠的積累,本文字數較之前有所增加,可內容并不難懂,因此授課中決定遵循文言文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生認知的一般規律,通過四讀(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出節奏、三讀讀懂內容、四讀讀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語言學習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學習的領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三、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通譯全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譯全文。情感態度與評價:通過誦讀,學習屠戶不畏強暴、敢于斗爭,運用智慧善于斗爭的精神。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4、 教學重點積累重點文言字詞。5、 教學難點準確地通譯課文;揣摩分析動作、神態和心里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六、教學準備制作導學案;制作多媒體課件。七、教學過程(一)目標引導導入新課:1.出示幻燈片,學生觀看狼的圖片及解釋,猜出成語。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鬼哭狼嚎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引狼入室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狼子野心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狼煙四起形容心腸像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狼心狗肺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狼吞虎咽像狼和虎一樣兇狠。比喻非常兇暴殘忍如狼似虎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人,狼用前腿,狽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狼狽為奸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沖撞。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到處騷擾。(貶義詞)比喻敵人奔逃時的驚慌狀態。也比喻敵人亂沖亂竄狼奔豕突2.從這些成語來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樣的?你如何看待狼的這種傳統形象?3.狼王夢中又塑造了狼的什么形象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和這幾個成語有關,請同學們大聲說出今天的課題狼教師出示學習目標。(二)預習檢測:結合自己的預習情況,完成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1、狼的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清朝著名文學家 。本文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 聊齋志異 。郭沫若先生曾為蒲松齡故居題聯,稱贊其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2、聊齋志異中的“聊齋”是作者的書屋名,“志”的意思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六人小組合作,討論解決以上內容,不能解決的向教師提出。討論完成后教師就出錯較多的問題統一講解,學生使用雙色筆糾錯。(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一讀讀準字音學生自讀:劃出自己認為難讀的字詞,做好標注。可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學生范讀: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后補充或點評。檢測預習,教師正字正音:屠( t ) 綴(zhu) 窘( jing ) 眈(dn) 瞑(mng) 薪( xn ) 隧( su) 苫(shn) 蔽( b ) 弛(ch) 寐(mi ) 尻(ko)黠(xi) 詐(zh) 二讀讀出節奏小組討論以下節奏的劃分并說出劃分依據: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第五段: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學生齊讀(四)再讀課文,通譯課文。三讀讀懂內容1結合預習與課下注釋通譯,圈點勾畫,自主嘗試翻譯課文2.翻譯過程中,勾畫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內制質疑解決。3.師生共同解決釋疑,通譯全文,重點虛詞之:1、代詞“它”。例:又數刀斃之。2、助詞“的”。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3、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例:而兩狼之并驅如故。4、助詞,補足音節,不譯。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重點句子翻譯:1、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2、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3、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4、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5、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五)歸納提升四讀讀出情感1. 再讀課文,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2. 歸納提升,概括情節(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概括課文的故事情節)(6) 鞏固練習課后練習第三題(7) 作業布置在作業本上翻譯課文,對重點字詞進行解釋。(8) 小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