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八年級下冊美術第1課《文明之光》教案(王老師公開課).docx
第1課文明之光課時:共3課時第2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辨識青銅器的主要紋飾。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聯系時代與社會生活,運用相關美術知識和歷史知識賞析青銅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比較、歸納青銅器紋飾的特點,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教學重難點:了解中國工藝美術青銅器發展不同時期的現象、歷史源流以及審美特點,培養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藝術興趣,增強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教學法:欣賞、講解、評述、臨寫、展示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師利用課件展示趙麗穎圖片、咱花仕女圖、商代青銅器,學生聽講、體會、對比,理解不同時期的審美特點。依據或引用歷史資料介紹青銅器。青銅是紅銅加錫或鉛制作的合金,色相為青,故稱青銅。早在夏初,華夏先民就開始制作青銅器,進入中國歷史上長達16個世紀的青銅時代。青銅器的造型、紋飾、銘文體現了高度的藝術成就。二、賞析 學生欣賞、分析、討論,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闡述。后母戊方鼎簡要介紹:后母戊方鼎是中國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所鑄。用途:煮或盛放魚肉用,也作為祭祀用的禮器。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圓雕與綫刻紋飾和諧地結為一體形成豐富精細的視覺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動。邊緣棱脊的粗線條增強了器物造型的氣勢。蓮鶴方壺為一對兩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藏高125.7厘米,稱“立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稱“蓮鶴方壺”。壺身為扁方體,壺的腹部裝飾著蟠龍紋,龍角豎立。 壺體四面還各裝飾有一只神獸,獸角彎曲,肩生雙翼,長尾上卷。圈足下有兩條卷尾獸,身作鱗紋,頭轉向外側,有枝形角。承托壺身的卷尾獸和壺體上裝飾的龍、獸向上攀援的動勢,互相呼應。壺蓋被鑄造成蓮花瓣的形狀,一圈肥碩的雙層花瓣向四周張開,花瓣上布滿鏤空的小孔。蓮瓣的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面有一只仙鶴站在花瓣中央,仙鶴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翹首望著遠方,造型靈動 饕餮紋單柱爵1954年河南鄭州楊莊出土,飲酒器,商代前期,高18.7厘米,流尾長14厘米,河南省博物館藏腹部分段,較為平直而深,頸部加粗,流較大,挺直向前伸出,單柱,柱帽很大,三足作三棱錐形,細而長,腹部一側有圓弧形腹部裝飾有饕餮紋。這件器物體形渾厚穩健,顧長挺拔,是眾多青銅爵中一件罕見的珍品。此爵主要珍奇在它的單柱上,青銅爵一般都為雙柱。據考證,有人認為它是用來懸掛過濾酒渣的網子的。后來此柱的實用功能逐漸減少,更多是作為一種裝飾。如此圖所示爵的柱應當就是一種造型裝飾,用來增加器物的向上的動勢,因此估計它應該是商代晚期的器物。1、嘗試描述獸面紋、夔紋、龍紋、鳳紋的造型特點。2、云雷紋、蟠蝙紋作為底紋使器物形成怎樣的效果?三、嘗試紋樣設計吧當地時間2017年4月26日,據韓聯社消息,駐韓美軍開始往韓國星州高爾夫球場搬運薩德反導系統。央視新聞客戶端援引韓聯社消息稱,駐韓美軍于當地時間26日凌晨4點30分鐘開始往星州高爾夫球場搬運了“薩德”反導系統。據韓國軍方透露此次搬運的是“薩德”反導系統的各種裝備,如移動發射臺、X雷達系統、反導系統、交戰指揮所以及發電機和冷卻機等設備。根據以上材料 參考獸面紋 蟠螭紋 設計一面中華人民解放軍伐美軍旗(草圖)四、課后拓展收集資料方法討論:如果你要了解青銅器風格的發展變化,需要查閱、收集青銅器的資料,你會怎么做?提示:按時代、類型、器物名稱、尺寸、出土地點、收藏者(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