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制15《分享真快樂》教學設計(鄭老師公開課).doc
分享真快樂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分享真快樂是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的內容。本課通過四個板塊進行編排,第一個板塊是“分享閱讀更有趣”,旨在引導學生從分享閱讀的角度理解分享的意義與價值;第二板塊是“分享的魔力”,是在前一板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分享的概念與種類,進一步理解分享行為的意義和價值;第三板塊是“快樂地分享”,旨在通過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來交流分享帶來的樂趣,幫助學生學會分享的技巧與方法,提高分享的實踐能力;第四板塊是“他是小氣鬼嗎”,揭示了學生中常見的不愿與人分享的原因,意在解決此年齡段學生分享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繪本故事,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初步感受分享的樂趣。2.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了解分享的類別,學會分享的方法,懂得分享的原則。3.通過情境小視頻,讓學生辨別是與非,引導學生在分享過程中要友愛同伴,關心他人,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分享的方法,懂得分享的原則,能夠與小朋友快樂地分享,感悟在互相分享的過程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樂于分享的精神,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學情分析】我校一年級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部分學生形成了自私、獨占、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性格,這些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分享的體驗,也知道分享是一個備受贊揚的良好品質。很多時候,孩子們樂于彼此的分享,但在分享的過程中不知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經常會產生各種矛盾,導致不愉快,并未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有些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過度考慮他人感受,當別人要求與其分享一些可以不分享的內容時,不懂得拒絕,從而違背自己的真實感受。這些對于他們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幫助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激發樂于分享的情感,培養樂于分享的精神,就顯得極其重要了。【教法】活動式、啟發式、合作探究。【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學過程】課前互動:幸福拍手歌一、兒歌質疑,故事揭題。1.課件出示兒歌:有一個魔法師,他有神奇的魔法:可以把一個人的快樂,傳遞給大家;把一個人的辦法,變成大家的辦法。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嗎?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法師是怎么做到的?那就一起來看一個故事吧,看完故事,我們就能找到答案。2.課件出示繪本故事分享閱讀更有趣四幅圖。引導學生看圖講述故事,并從圖中感受到分享的樂趣,從而理解什么是分享。質疑:故事中的小紅為什么很快樂?(根據生答相機揭題并板貼:分享 快樂)(順勢揭示兒歌中魔法師擁有的魔法就是分享。)二、樂于分享,感受快樂。1.讓學生自由說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分享經歷和體驗。2.快樂共分享活動。小組內分享。各小組推薦代表上臺分享。3.引導學生總結出分享的類別和方法。三、辨析對錯,明白道理。1.課件依次出示他是“小氣鬼”嗎?中的三類情景劇。2.生看完視頻后說出自己的觀點,明辨是非。3.引導總結出分享的原則。(相機完成板貼)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同學們,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你們愿不愿意把在這節課上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呢?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老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一份禮物分享更快樂的繪本故事,請同學們把這份禮物帶回家,分享給家人一起讀。六、板書設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