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下生物22.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案(鄭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教學設計(蘇教版 初中生物)第二十二章 第一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課程名稱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學科(版本)初中生物 蘇教版章節(jié)第二十二章第一節(jié)學段、年級八年級學時一課時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是蘇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二十二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通過資料介紹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并描述了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知道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特有生命現(xiàn)象之一,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了一定的基礎,同時,本節(jié)課的內容為后面章節(jié)人的性狀和遺傳、人的性別決定、遺傳病和優(yōu)生優(yōu)育、生物的變異奠定了基礎。教學對象分析本節(jié)課所教學生是合肥市望龍中學八年級學生,雖然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缺乏足夠的感性認識,但是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學生平時一定聽說過染色體、DNA、基因這些名詞,而且對這部分內容一定是非常感興趣的,愿意了解和探索的。根據(jù)上述特點,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獵奇心理和強烈的求知欲,充分調動他們的潛力。因此,我在課堂上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知識和經(jīng)驗,并且通過合作學習獲取新知。教學目標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課標要求和學生認知結構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并請同學上臺復述傘藻移接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結合日常生活的常見現(xiàn)象以及相關驗證實驗,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DNA、基因的模型,培養(yǎng)學生空間的想象力,描述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介紹染色體或基因的變化所造成的遺傳病時,培養(yǎng)學生對待疾病的正確的態(tài)度,最后介紹中國在人類基因組計劃所做的貢獻,激發(fā)對生物科學的關注和熱愛,并培養(yǎng)愛國熱情。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說明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教學難點:描述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為了有效落實教學目標,根據(jù)我校學生特點及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本課運用了:1、情境教學法: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獲得關于問題深層次的理解2、直觀演示法:借助多媒體課件提供素材,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知識,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3、課堂討論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分享。4、練習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有關知識點的訓練,鞏固提升學習方法: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自主性學習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觀察性學習觀察圖片、視頻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總結性學習歸納總結、鞏固提升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教學環(huán)境錄播教室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問題:(1)當我們掃描了二維碼、商品條形碼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呢?(2)既然二維碼和條形碼中隱藏著大量的信息,那么在生命的信息在哪里呢?生命的信息怎樣傳遞的呢?【學生活動】學生舉手回答通過掃描二維碼和條形碼可以知道商品的一系列信息。【意圖】1、使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說出遺傳的概念。2、通過對條形碼以及其他一些信息傳遞的例子的分析,使學生順理成章地理解和認同各種信息是需要載體來承載的,為后面學習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和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做好鋪墊。(3)通過展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以及黑色人種的一家人,詢問學生他們的是否相似?(4)展示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的圖片,詢問學生他們是否相似?(5)總結遺傳的概念,提問學生能否找出遺傳的特點【學生活動】1、能夠指出圖中的奧巴馬一家和田亮一家人,能夠認可家人之間比較相似。2、認可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在親子代之間是相似的。3、學生通過對生物親子代之間表象的相似以及遺傳的概念,得出遺傳是生物界普遍的現(xiàn)象。【意圖】1、出示學生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的圖片和明星人物的照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的神經(jīng)興奮起來,并讓學生用樸素的語言去說明和理解什么是遺傳以及遺傳的特征,降低知識點的起點,縮短科學與生活的距離。2、通過真實、精彩的情境呈現(xiàn)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活動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問題】1、除了病毒外,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的。大多數(shù)的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三中基本結構,究竟什么結構是遺傳信息的中心呢?請大家利用手中的傘藻模型分組模擬傘藻實驗,并完成學案內容。2、對比傘藻移接實驗一和實驗二能夠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3、傘藻實驗一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師活動】1、介紹科學家選擇傘藻的原因。2、學生進行小組內討論,巡回檢查、傾聽并給學生予以啟發(fā)和指導。3、選擇較快完成的小組組員上臺模擬傘藻移接實驗。【學生活動】1、區(qū)分傘形帽傘藻和菊花形帽傘藻。2、根據(jù)ppt中圖片,上臺演示傘藻的結構,并指出細胞核的位置。3、合作討論傘藻的移接實驗,并派代表上臺演示。4、指出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5、實驗一的作用是對照作用。【意圖】1.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對生物及其相關事物進行觀察、描述、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驗證假設、思維判斷、作出解釋,并能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引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體會實驗探究過程。2. 給學生展示和表現(xiàn)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4.科學家將菊花形帽傘藻的假根切下,再將傘形帽傘藻的柄移接到菊花形帽傘藻的假根上,移接體又會長出什么樣的帽呢?【學生活動】在學案方框內畫出菊花形帽。【意圖】趁熱打鐵,既能馬上檢驗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使其鞏固所學知識,又能達到深化知識的目的。三、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活動一: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1、染色體是不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呢?【教師活動】1、展示細胞核的結構,介紹染色體的概念。2、指出猜想是需要現(xiàn)實證據(jù)的。【學生活動】猜測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2、多媒體演示,不同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從以上幾種生物體染色體數(shù)目,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教師活動】1、多媒體展示圖片。2、播放貓叫綜合征患兒視頻資料,展示先天性唇裂患兒的染色體結構示意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對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非常重要。3、從宏觀與微觀對比,總結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恒定對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重要作用。推測染色體上含有遺傳物質。4、指出遺傳學之父摩爾根利用果蠅顏色的不同證實了遺傳物質確實位于染色體上。【學生活動】1、總結染色體的特點。2、指出貓叫綜合征導致的結果。3、指出先天性唇裂患者染色體結構與正常人體細胞染色體結構的差別。【意圖】利用視頻引出學生熟知的染色體疾病的事例,使學生對遺傳病患者有正確的認識,喚起學生的愛心。3、既然染色體那么重要,那么他的組成又是什么樣的呢?哪一種物質才是遺傳物質呢?【教師活動】1、多媒體展示,染色體的組成。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實DNA是遺傳物質。【學生活動】1、找出染色體的組成。2、通過T2噬菌體的侵染實驗,得出DNA是遺傳物質的結論。4、播放有關發(fā)現(xiàn)DNA結構的視頻,展示DNA雙螺旋結構的圖片,敘述人的染色體上所含有的DNA數(shù)量是非常多的,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每一段都攜帶有遺傳信息。總結DNA是如何攜帶遺傳信息的【教師活動】1、播放視頻。2、提問學生科學家是利用什么樣的技術得出DNA的結構,以及DNA的結構特點是什么?3、展示DNA雙螺旋結構圖片。4、展示代表攜帶基因的DNA雙螺旋結構圖,講解基因的含義。【學生活動】1、觀看視頻,思考并回答相應問題。2、了解基因與遺傳性狀之間的關系。【意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活動二:探究基因、DNA、染色體之間的關系1、將代表DNA雙螺旋分子的紙條上標記有基因的地方用四種顏色彩筆成對涂實,并記錄堿基的序列【教師活動】1、在講臺下,巡回指導學生。2、請學生將自己的基因序列進行全班公布,并進行全班的對比。【學生活動】1、涂色,記錄堿基序列。2、對比全班同學的基因種類。3、總結出基因位于DNA上,且DNA上所含的基因越多,攜帶的遺傳物質就越多。【意圖】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資料分析能力,并且鍛煉學生的動手模仿能力。2、將涂好的紙條剪裁后,進行螺旋,貼在學案上畫有染色體地方【教師活動】1、在講臺下,巡回指導學生。2、請學生將自己的紙條貼在染色體上,并對完成較好的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學生活動】1、螺旋后將紙條貼在染色體的位置。2、總結出DNA位于染色體上。3、根據(jù)剛才的學習,將學案中相應部分填空完成【教師活動】在講臺下,巡回指導學生。【學生活動】完成學案相應問題。【意圖】考察學生對本節(jié)課重點概念的掌握程度,并把重點知識落實到筆上。4、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學生活動】小組為單位對ppt中空白處進行填空。【意圖】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四、情感升華播放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視頻,并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科學家在這一計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獲得的成就【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并獨立思考問題。【意圖】激發(fā)學生對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心,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為中國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五、板書設計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染色體DNA(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六、教學反思1、本節(jié)課倡導了探究性學習,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是學生通過閱讀、討論、交流構建知識,學會學習的方法,重視學習的過程;2、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組織學生在模擬活動中學習關于染色體、DNA、基因的知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3、引導學生猜測和質疑,使探究的內容得以向課外延伸,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并加強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