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6探究滑輪的作用 教案.docx
6.6探究滑輪的作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理解滑輪的原理 , 知道滑輪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由問題的提出、猜測、經過實驗探究 , 使學生親身經歷物理問題的研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 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 , 從而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 培養抽象思維和論證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 , 培養嚴肅認真的操作態度及科學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教學儀器】定滑輪、繩子、鉤碼、彈簧測力計、動滑輪、鐵架臺【教學方法】采用實驗探究、討論歸納的方法。【教學重點】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教學過程】六、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1、什么叫杠桿?2、杠桿平衡的條件是什么?3、杠桿一定是直的嗎?我們的祖先在很早就發明出許多簡單機械,出杠桿外,還有滑輪、輪軸、轆轤等,今天我們將學習滑輪及其應用。(二)新課教學(要點)1、認識滑輪并能區分滑輪教師活動講述:生活中,人們常常使用滑輪來提升重物。觀看PPT,生活中滑輪。請你觀察桌上擺放的滑輪,說出它的結構特點, 并設計方案把鉤碼提起。學生活動 觀察滑輪的結構特點。總結:(板書-滑輪:周邊有槽、能繞著軸轉動的圓輪。)學生探究活動 (小組合作)探究滑輪的使用方法;(體驗實驗、觀察比較)教師活動 用PPT再現滑輪的使用提問:仔細觀察兩種情況下滑輪的運動情況,比較裝置的不同之處。師生互動總結:(板書)定滑輪:使用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動滑輪:使用時,軸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2、探究定滑輪的特點(1)教師引導用定滑輪提升二個鉤碼,探究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是否省距離?學生活動1思考 確定方案。(2) 小組內協作配合完成探究實驗。實驗中,注意觀察和記錄。 (3)匯報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結論。小組交流,得出結論。教師活動在實驗前對實驗中的一些注意事項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演示,巡堂指導,對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必要的引導和糾正。并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使用特點。(板書) 定滑輪的使用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方向。(4)、滑輪的本質教師活動物理建模,分析滑輪的本質設問:使用滑輪,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況,使用杠桿,也有省力、不省力等類似情況,能不能將滑輪看成杠桿呢?(引導學生觀察定滑輪工作時滑輪的運動情況)利用PPT動畫分析定滑輪本質(引導學生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并得出結論)師生互動總結定滑輪本質。(板書)定滑輪的本質:實質上是等臂杠桿。3探究動滑輪的特點(1)教師引導用動滑輪提升二個鉤碼,探究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是否省距離?學生活動1思考 確定方案。(2) 小組內協作配合完成探究實驗。實驗中,注意觀察和記錄。 (3)匯報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結論。小組交流,得出結論。教師活動在實驗前對實驗中的一些注意事項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演示,巡堂指導,對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必要的引導和糾正。并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使用特點。(板書)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4)、滑輪的本質教師活動物理建模,分析滑輪的本質設問:使用滑輪,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況,使用杠桿,也有省力、不省力等類似情況,能不能將滑輪看成杠桿呢?(引導學生觀察定滑輪工作時滑輪的運動情況)利用PPT動畫分析動滑輪本質(引導學生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并得出結論)師生互動總結動滑輪本質。(板書)動滑輪的本質:實質上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的省力的杠桿。(5)教師活動問題:從動滑輪的本質來看,使用動滑輪的拉力應該是不使用動滑輪時拉力的一半,但實驗的結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將近物體重力的一半。你認為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活動討論并回答師生互動總結:動滑輪本身也有重力,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輪與物體總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省力一半只是一種理想狀態。(6)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定滑輪和動滑輪比較,利用PPT畫圖分析。4,探究滑輪組的特點(初步掌握)(1)教師引導設計使用滑輪組的意義組裝兩個單滑輪構成的滑輪組提升二個鉤碼。(2)利用PPT動畫分析,力的大小F和G的關系、距離S和h的關系。(3)小組交流,得出結論。(板書)滑輪組的使用特點: F1/nG S=nh(4)動畫播放使用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區別,體會它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