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2 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 教案.docx
11.2 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計算公式和單位,能說明有關問題并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會用不同的方法判斷做功的快慢。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調查了解常用機械的銘牌,了解機械功率。 教學重點: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功率的計算 教具(教學)準備: 教學方法(策略): 比較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復習提問, 引入新課二、新課教學(一)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二)功率與測算功率的方法三、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五、作業布置六、板書設計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2、怎樣計算功?功的國際單位是什么?無論是人做功,還是利用機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物體做功的快慢。甲乙兩位同學分別將12塊磚搬到二樓,每塊磚重為10N,樓高為3m,由abc圖可知在6min的時間里,甲搬12塊磚,乙搬6塊磚。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時間里,比較物體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則做功快。由abcd圖可知同樣搬12塊磚,甲用了6min,乙用了12min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則做功快。通過總結歸納得出:(1)、在相同的時間里,比較做功的多少。(2)、做相同的功,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若做功和時間都不相同,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呢?為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了功率這個物理量,功率如何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功率用符號P表示,功用符號W表示,時間用符號t表示。功率的公式:P=W/t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由功和時間的單位組合而成的,為J/s,后人為了紀念物理學家瓦所作出的貢獻,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功率的單位,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1W=1J/s,在工程技術上常用kW作為功率的單位。換算關系:1kW=10W。請同學們觀看課本中的圖片,了解一些物體的功率。信息窗:了解機器銘牌中的一些數據,功率是其中的一項。知道機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例題:起重機用鋼繩吊起一個重10000N的貨物,在10s內沿豎直方向上勻速上升10m,求:鋼繩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1、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3、功率的定義、公式及單位。1、高出水面30m處有一個容積是50m3的水箱,要用一臺離心式水泵抽水給水箱,1h能把水箱充滿即可。這臺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KW?(取g10N/千克)1、課本作業1、2、4。2、補充:實驗探究:如何測出人上樓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寫出實驗步驟及表達式。13.4做功的快慢1、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時間里,比較做功的多少。(2)、做相同的功,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2、功率(1)、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3)、公式:P=W/t(4)、功率國際單位為瓦特,簡稱瓦,符號W。在工程技術上常用單位是:kW,換算關系:1kW=10W。學生觀察,通過教學實踐檢驗,發現學生興趣非常濃厚。觀察完實驗,學生基本上能覺察到力做功時,不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且做功快慢不僅與功的多少有關、還與做功所用的時間有關。且很自然的的采用控制變量的觀察分析上述實驗,針對小實驗3,學生通過類比,非常清楚的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來處理。課堂教學也十分順利。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