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教案 PPT 課件 學案 導學案 課時練 練習題 期中試題 期末試題 單元測
圓珠筆教學設計科學知識:能說出圓珠筆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科學探究:1、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關于圓珠筆的結構和功能的問題。2、能利用感官觀察圓珠筆。3、能用拆裝的方法認識圓珠筆的結構和功能。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5、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評價科學態度1、能對圓珠筆的結構和功能產生好奇心和探究興趣。2、能實事求是地對圓珠筆的拆裝過程等進行表
上傳時間:2021-01-26 | 頁數:4 | 格式:DOC | 瀏覽:295
第14課身邊的動植物資源青島版二年級科學上冊說一說:一天中自己吃的食物。動植物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身邊有那么多動植物資源,它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呢?它們為我們提供了什么?像糧食、樹木、蔬菜、水果等都是植物資源;像馬、樣、鴨、魚等都是動物資源。桑樹為我們提供了什么資源?山羊為我們提供了什么資源?山羊為我們提供了什么資源?動植物資源用途廣泛,而且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各類動
上傳時間:2021-02-09 | 頁數:13 | 格式:PPT | 瀏覽:131
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第14課消化與健康常言說:病從口入,大家有沒有因為飲食不合理而導致消化系統疾病呢?比如牙疼、肚子疼、拉肚子等,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消化與健康的知識吧。1小醫生來診斷下面是幾位病人的癥狀,試著分析這些患者患病的原因,并給他們一些合理的建議。(1)癥狀:最近幾天,我每天都吃很多魚和肉,還喝了很多酒,現在胃很疼.病因分析:酒精主要在胃部被吸收,喝酒對胃
上傳時間:2023-02-14 | 頁數:15 | 格式:PPTX | 瀏覽:162
圓珠筆師昌緒學校潘淑艷圓珠筆活動一:探究圓珠筆的結構操作要求:拆的時候要慢慢的,不要掉落零件。要記住每個零件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仔細觀察,筆由哪幾部分組成?筆挎(ku)筆管筆芯彈簧(hung)比一比:組裝圓珠筆找一找身邊的新型圓珠筆,和同學探究它的結構
上傳時間:2021-01-26 | 頁數:15 | 格式:PPT | 瀏覽:97
一年級科學下冊圓珠筆圖片欣賞圖片欣賞圖片欣賞猜一猜這些美麗的圖片是用什么筆畫的呢請同學們欣賞一下老師給大家收集的圓珠筆的圖片圓珠筆圓珠筆圓珠筆圓珠筆圓珠筆欣賞完老師的圓珠筆我要來看看你們的圓珠筆長什么樣子好不好
上傳時間:2023-12-29 | 頁數:20 | 格式:PPTX | 瀏覽:30
第十八課時摩擦力教學目標: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2.知道摩擦現象發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的現象3.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與壓力的大小有關也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4.知道減小或增大摩擦力的方法5.測量摩擦力的大小。6.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7.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8.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9.了解摩擦
上傳時間:2023-02-26 | 頁數:8 | 格式:DOCX | 瀏覽:26
承德圣繼學校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授課人:主備人:授課時間:2019年月日課題第17課浮力(2)教學目標1、能從日常的生活中提出探究性問題。2、能根據問題進行假設,并能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方案。3、能對探究浮力大小產生興趣。4、能說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重點難點
上傳時間:2023-02-26 | 頁數:2 | 格式:DOC | 瀏覽:35
冀人版(2017)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14課圓珠筆書寫下面的字用圓珠筆寫一遍,用鉛筆寫一遍,一筆一筆認真寫,書寫過程中,體會寫字的感受。比較使用鉛筆和圓珠筆的感受圓珠筆有哪幾部分組成?觀察與操作1、先觀察筆的外形。四支筆放在一起比較,觀察每支筆有哪些部分組成?2、拆開觀察筆的內部。每人一支圓珠筆,把你們認為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不同的部分單獨放置。3、小組內討論:把拆開的
上傳時間:2023-02-10 | 頁數:16 | 格式:PPTX | 瀏覽:29
風的形成【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能說出空氣受熱后會上升。2能歸納出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3能歸納出風是有力量的。科學探究1能從生活體驗中提出風是怎樣形成的問題。2能根據實驗方法進行熱空氣上升和風的成因的實驗。3能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風車模型。4能根據觀察到的實驗結果,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出結論。5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
上傳時間:2023-02-13 | 頁數:5 | 格式:DOCX | 瀏覽:80
14.風的形成科學冀人版三年級下冊0103050204新知導入觀察實驗鞏固提升新知講解實驗結論目錄0607課堂延伸課堂總結08作業布置新知導入風是怎樣形成的新知講解感受熱空氣的流動觀察實驗感受風扇扇子,或打開風扇吹一
上傳時間:2020-04-12 | 頁數:14 | 格式:PPTX | 瀏覽:486
光從哪里來【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認識光源。【教學重難點】認識什么是光源。【教學準備】蠟燭,電燈。【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美麗的大自然風景嗎(喜歡),那我們就先來欣賞美麗的風景,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師:你們剛才看到的風景漂亮嗎?白天我們為什么能看清各種風景呢(白天有光)如果是晚上會怎樣呢?(一片漆黑看不清物體)晚上怎樣才能看清物體呢
上傳時間:2023-02-27 | 頁數:1 | 格式:DOCX | 瀏覽:48
安全用電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14課那么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用電事故呢現代生活我們離不開電電是生活中的重要能源而發電廠輸出的高壓電和生活用的交流電電壓都遠遠超過人體的安全電壓如果使用不當或電器老化都會引發用電事故觀察下列圖片
上傳時間:2023-12-29 | 頁數:25 | 格式:PPTX | 瀏覽:38
消化與健康1、教學目標1、能通過一些癥狀,分析病因并提出一些建議2、了解齲齒的形成原因,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3、能為自己和家人設計一份有利于消化健康的食譜。2、教學重難點來源:學科網1、通過癥狀,分析病因并提出建議2、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3、設計食譜來源:學_科_網Z_X_X_K3、教學準備PPT課件、學生科學活動手冊4、教學
上傳時間:2023-02-15 | 頁數:3 | 格式:DOCX | 瀏覽:447
承德圣繼學校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授課人:主備人:授課時間:2019年月日課題第16課彈力(2)教學目標1、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彈力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2、能說出彈簧彈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3、能在使用圓珠筆的過程中,提成探究性的問題。4、能對探究彈力產生興趣
上傳時間:2023-02-26 | 頁數:3 | 格式:DOC | 瀏覽:30
氣象災害【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能說出常見的氣象災害的特點。2能舉例說出常見的氣象災害造成的危害和防災自救方法。科學探究1能從氣象災害的觀察中,提出可探究的問題。2能通過觀察、閱讀等方式獲取氣象災害的信息。3能利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4能采用資料卡、宣傳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論。科學態度1能在探究過程中與人交流、分享自
上傳時間:2023-02-13 | 頁數:2 | 格式:DOCX | 瀏覽:27
制作校園模型(二)教學設計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小學科學課程要求必須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小學科學學習的特點,強調以兒童的認知經驗為出發點,提出并探究科學問題,通過個人建構和社會建構獲得科學知識和經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教學活動、作業、評價等方面給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并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大自然、網絡和多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學習
上傳時間:2023-02-11 | 頁數:3 | 格式:DOCX | 瀏覽:129
冀人版2017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14課圓珠筆執教者石家莊市鹿泉區獲鹿鎮三四街小學李文秀書寫下面的字用圓珠筆寫一遍用鉛筆寫一遍一筆一筆認真寫書寫過程中體會寫字的感受比較使用鉛筆和圓珠筆的感受圓珠筆有哪幾部分組成觀
上傳時間:2023-12-29 | 頁數:16 | 格式:PPTX | 瀏覽:30
第四單元光“光”單元屬于物質科學領域的內容。本單元是在中年級學生認識了光和影子之后,進一步認識光的傳播及光傳播過程中的不同現象等。本單元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指導學生先建構光源、光的傳播、光的反射以及太陽光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等科學知識再運用科學知識,制作針孔“照相機”、潛望鏡、七色板等科技作品。14.光從哪里來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能識別來
上傳時間:2023-03-02 | 頁數:8 | 格式:DOCX | 瀏覽:76
2四季的變化復習晝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的自轉思考晝與夜的長短一樣嗎晝夜長短與冷暖有關嗎探究一年氣溫變化與晝夜長短的關系能感覺到一年中的氣溫和晝夜長短都會變化變化有規律嗎我們需要每天測量可以查閱氣象
上傳時間:2024-01-19 | 頁數:25 | 格式:PPT | 瀏覽:26
圓珠筆【教材分析】本課的目的讓學生認識所使用的圓珠筆的構造,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圓珠筆的構造;2探究了解圓珠筆的功能;3圓珠筆在身邊所起的作用。(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在課堂中運用通過動手實驗,來了解圓珠筆的構造。(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具體的實例操作,使學生了解圓珠筆這一工具,并在日后更好地使用
上傳時間:2023-02-10 | 頁數:3 | 格式:DOC | 瀏覽:34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