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知道能量的概念。功與能的關系,能量的單位。 2.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初步理解動能、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機械能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的預習和圖片展示,讓學生知道能量的概念,功與能的關系,能量的單位。 2.采用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讓學生知道影響物體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節
合理利用機械能,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
滬科版物理八年級 第十章第六節 合理利用機械能 一、教學目標 1.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單位; 2.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及影響因素;能用實例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 3.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并能解釋簡單的現象。 4.掌握運用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進行實驗設計,逐步養成在實驗中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并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5.用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山東,部級
10.6 合理利用機械能 學習目標: 1、 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及影響它們大小的因素;能用實例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知道彈性勢能;知道機械能及其單位。 2、 了解動能、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能用實例說明物體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3、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用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重點、難點 動能、勢能的相互轉化。用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原理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廣西,省級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六節 合理利用機械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能量的概念。(2)影響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因素。(3)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材首先從生活實例出發,理解什么是能量,怎樣才叫具有能量。然后介紹了能量的分類,進而探究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最后通過實例介紹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安徽,省級
滬科版物理八年級 第十章 機械與人 教學課題 第六節 合理利用機械能(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和 教學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過本節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功能關系,認識物體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物體做的功越多,說明某種能轉化為別的形式的能就越多。功能關系對于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的轉化,以及九年級熱學和電學有關功能關系的學習,意義重大。學生對于動能和勢能跟哪些因素的研究過程的學習要求掌握分析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云南,省級
設計課題: 合理利用機械能第1課時 教材版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課題年級:八年級第10章第6節 【教學設計思路】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能量的概念,比較抽象。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生產當中列舉大量與能量有關的例子,如:風推動帆船運動、張開的弓可以把箭射出去等等,從而得能量的概念:物體能夠對其它大的物體做功,就說該物體具有能量。又根據物體的狀態不同,將機械能分為動能、重力勢能、彈性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重慶,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