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人體血量的有關知識,對人體失血情況有正確的認識;能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安全輸血的原則;了解成分輸血,明確成分輸血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所學的ABO血型知識,嘗試“模擬”血型鑒定,增強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人教版七下,生物,4.4,輸血,血型,教案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設想: 在“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中安排了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間。模擬探究中有相關的背景資料和探究提示,既創設了問題的情境,又為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初步設計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導和幫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研究酸雨和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2、
人教版七下,生物,7.2,探究,環境污染,影響,教案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 3.說明人體各部分的協調動作主要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來實現。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資料分析”的學習,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1.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
人教版七下,生物,6.2,神經系統,組成,教案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利用報刊、書籍、互聯網等媒體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舉例說明人對生物圈多方面的影響。 2、能舉例說明人類的哪些活動能改善生態平衡,哪些活動會破壞生態平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發學生關注生物信息的興趣。 2、通過對信息資料的分析
人教版七下,生物,7.1,分析,人類,活動,生態環境,影響,教案
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實踐中應用。 2.嘗試完成對當地生態環境現狀的調查和有關的分析討論。 3.能夠獨立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行動計劃。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處理信息及撰寫調查報告的基本方法。 2.通過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3.培養接觸社會、并從社會中直接獲取資料的能力
人教版七下,生物,7.3,擬定,保護,生態環境,計劃,教案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眼球和耳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視覺和聽覺的形成過程。 (3)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 (4)說出導致耳聾的各種因素及預防的措施。 (5)關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衛生保健。 【過程與方法】 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嘗試觀察瞳孔大小變化的情況并做出解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人教版七下,生物,6.1,人體,外界,環境,感知,教案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過血漿和三種血細胞的功能歸納出血液的功能。 2.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 過程與方法: 1.能夠簡單分析血液常規指標,提高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對三種血細胞功能的了解,學會運用知識,描述貧血、發炎、血流不止的現象及原
人教版七下,生物,4.1,流動,組織,血液,教案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測量胸圍差等活動,會描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來源:學科網ZXXK 2.通過資料分析等活動,會描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型與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特點。 教學重點:外界氣體如何進入到肺,肺內
人教版七下,生物,3.2,發生,氣體,交換,教案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 嘗試區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情況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 2.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培養學
人教版七下,生物,4.2,血流,管道,血管,教案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 了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而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四種類人猿,概述類人猿和人類的異同點,了解在科學研究中通過比較找出事物異同點的方法; 了解在探尋人類祖先蹤跡時,地質考察、尋找化石和遺物證據的方法尤為重要; 收集整理資料,參加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提
人教版七下,生物,1.1,人類,起源,發展,教案
課題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 第1課時 人體的消化系統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記住消化的概念。 2. 過程與方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消化的概念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教學方法 討論 探究 合作 教具 試管、碘酒、饅頭、消毒棉絮、溫度計、清水、熱
人教版七下,生物,2.2,人體,消化系統,教案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從生物圈中獲取食物和氧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大氣中的氧被人體吸收后,怎樣才能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中被細胞利用?組織細胞在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又怎樣運離細胞?學生很自然地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因此,學生在學習了人的營養和呼吸的內容之后,順理成章地就要學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另外,這種編排也為第五章的教學作鋪墊。
人教版七下,生物,4.3,輸送,血液,心臟,教案
第四節 激素的調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內分泌腺的特點、種類。 (2)說出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種類。 (3)舉例說明激素調節受神經系統的調控,人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但也受激素調節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病癥,歸納出相應激素的生理功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 (2)運用資料分析的
人教版七下,生物,6.4,激素,調節,教案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描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和各個器官的功能。 2.概述腎臟的結構,以及腎臟與尿液形成相關的結構特點。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徑。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泌尿系統的模型、 豬的腎臟 ,提高觀察能力。 2.能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初步的科學推測,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
人教版七下,生物,人體內,廢物,排出,教案
第二節 人的生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概述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概述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受精過程和胚胎發育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能力; 2.通過觀察圖片、看錄象提高觀察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增強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學重點】 男女生殖
人教版七下,生物,1.2,生殖,教案
第三節 青春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描述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特點。 2知道青春期男、女生出現的生理現象:遺精與月經及生理期衛生。 過程與方法 會分析、繪制坐標曲線圖,培養觀察、分析、對比與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討論和交流,關注自己和同學的身體變化,共同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2. 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和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
人教版七下,生物,1.3,青春期,教案
第一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2、通過分析有關的資料,說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3、理解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是人體生命活動和體溫恒定的能量來源; 過程與方法: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等信息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
人教版七下,生物,3.1,呼吸道,空氣,處理,教案
課題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第2課時 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幾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缺乏癥及食物的來源。 2.過程與方法:運用科學探究方法測定食物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 了解幾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缺乏癥及食物的來源。 2. 某些無機鹽
人教版七下,生物,2.1,無機鹽,維生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