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10《中國龍》 教學設計.doc
中國龍教案教學領域: 造型表現 教學對象:四年級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龍的文化歷史,理解中國龍的造型特點,體會龍的象征意義,弘揚中華民族精神。2、在歡樂的氣氛中體會美術的樂趣。教學重、難點:重點:抓住龍的特點,集體創作中國龍。難點:抓住龍的特點、造型,表現出龍的精神、氣勢。教學準備:教師示范毛筆、墨汁及宣卡 、水彩筆、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今天這節課我想先考考大家!我寫個字看看誰最先認出來(師書寫草書“龍”字) 不錯,確實是龍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龍,來學習龍的文化,領略龍的精神! 二、龍的文化 1、 師生交談,初步感受龍文化 師提問:同學們見過真正的龍嗎?那龍又是怎么產生的呢? 師總結:龍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創造。我們的祖先為了表達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寄望,將許多動物身上最優秀的部分組合起來虛構出了龍這種形象。 師提問:想一想,平時生活中都在哪里見到過與龍有關的事物? 建筑、服飾、瓷器、藝術等 師小結:原來龍的形象早已經運用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無處不在! 師提問:我們的祖先一開始創造出來的龍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嗎?2、進一步了解中國龍的演變歷史,欣賞各個時期中國龍的造型。 龍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八千年前,經過幾千年的演變,龍的樣子從簡單抽象變得華麗復雜,每朝每代的人們都在龍的身上添加了新的內容,發展到明清時期,與現在的龍已經沒有多大的差異了。 三、龍的造型 1、分析龍的結構 出示一張“龍”的線描造型。同學們,你們來找一找,現在的龍身上都有哪些動物的身影呢? ( 鹿 )角、( 蛇 )身、( 虎 )嘴、( 魚 )鱗、( 鷹 )爪、 ( 蝦 )須、( 獅 )尾 (狗)鼻 教師追問:為什么要用鹿角? 師總結:你們說的都很好。關于龍的形象特征眾說紛紜,并沒有統一的答案。這也只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而已。但是你們想過沒有,龍的身上為什么要用這些動物的局部呢?例如:龍角是鹿角為什么要用鹿角呢?(生答) 所以說龍的形象并不是隨意捏造的,它身上得到每一個部分都有一定的含義。像這樣將鹿角、蛇身、虎嘴等許多動物的局部,重新組合成一個新形象的方法,在美術里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局部重組。(師板書)想一想,還有哪種動物的形象運用了局部重組的方法呢? 2、學生嘗試重組形象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請從左邊提供的圖形中選擇你喜歡的局部,嘗試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龍的形象。并說一說為什么! 教師示范交互式白板操作方法。活動要求: 1、 分小組討論并整合意見 2、 選派一名同學上臺操作,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 時間30秒 師總結:謝謝大家今天運用自己的智慧、發揮團結協作的精神,創新了這些獨特的龍!其實龍的形象一直在依靠人類的智慧不斷地演變和創新 四、龍的創新 1、了解龍九子文化 我國關于龍的文化當中就有龍生九子這一說法,出示狴犴、赑屃,你們覺得這也是龍嗎?其實這是龍的其中兩個兒子狴犴、赑屃,它們一個形似虎、一個形似龜。傳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在老師課前給你們的學習單中就有相應的介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2、小組合作探討,嘗試設計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習單仔細閱讀,并嘗試和身邊的同學說一說:龍九子的形象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師:我們的祖先創造龍和龍九子是因為當時生活環境的不安定渴望得到他們的保護和庇佑,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又可以添加哪些元素使它更具有時代氣息呢?)作業要求: 接下來就讓我們用自己的畫筆、自己的智慧來創新龍的形象。 五、作業講評 你們覺得哪條龍更富有時代氣息呢? 六、拓展延伸 你們不僅用自己的智慧創新了龍的形象,而且我還感受到你們的作品中蘊藏了大量的潛能,不愧是龍的傳人! 這么好的作品,我要給它們加上一對翅膀,(出示郵票框) 這就成了一枚龍紋郵票,它把我們的龍文化帶出了中國,走向世界! 早在大清時代人們就將龍的形象運用到了郵票當中,(中國歷史上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下一節課我們再來了解龍紋郵票! 中國龍教學反思 中國龍是湘教版美術四年級下冊第十課的內容,教材定義其為設計應用領域。整個教材版面除了一句歌詞就只有一句話:“一曲龍的傳人唱出了龍在中國人心中神圣的地位,龍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教材安排了兩個活動:活動一設計龍紋郵票,活動二制作紙龍。本課以龍的精神為情感激發點,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融入繪畫表現,郵票設計和紙工制作中。 傳統文化是近幾年來各個學科都熱衷表現的主題。本課追尋中國龍八千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此我翻閱了許多參考資料,查找關于龍的各種來歷傳說、成語、形象特征,甚至是歌曲。查完才發現幾個問題:1、時間不夠。光是龍的文化講一節課時間都不夠,何況還要安排設計龍紋郵票。2、這節課最后定義的學習領域是什么?欣賞評述?設計應用?造型表現?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融入自己的智慧、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發揮自身的書法特長,以現場書法猜字導入課題。教師行云流水書寫的草書龍,在靈動的畫筆下瞬間變成一條龍的形象。既體現了教師的基本功又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書法文化,書與畫的結合在這一刻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也在觀賞與猜字的過程中樹立了對教師的崇拜、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本節課的知識結構經過整合容量比較大,會讓人感覺課時不夠用。作為一線美術教師是否有這樣的體會:為了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以前一句話就能教會的知識,現在必須課堂上給學生讓出三五分鐘讓他們自己來回答。可是如果碰上能說會道的孩子就會打破時間的安排,到最后往往時間不夠用。但是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結果,重要的是過程。龍,對于孩子來說遙遠又神秘。課前他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我也讓他們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然后,我用錄音簡單介紹了龍的形象的演變歷史,讓孩子了解龍的形態并沒有固化,它還在不斷演變、創新,并為后面創新龍的形象埋下了伏筆。 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要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采用的教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讓孩子充分地理解局部重組這個概念,我利用電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設計了重組小游戲。孩子們拖動著屏幕上動物身體的各個局部,放大、縮小、旋轉通過熟練地操作重新組合出了新的龍的形象。 同樣,在學生的作業展評環節,教師也打破了傳統的作業展示方法。利用授課助手,把學生的作品拍照上傳,實時展示。可通過電子白板對作業放大、縮小,局部講解并標記甚至批改。教師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展現了一個新型的現代化課堂,對于每天生活現代化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他們更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 龍的形象是通過人們的智慧,根據當時的生活環境虛構而成的。而人們為了尋求庇佑,又創造了龍九子的形象。我國的龍文化及其龍九子文化都融合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新。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龍九子的形象,體會人們創造這些形象時的內心,結合如今實際的生活環境,讓學生明白人們創造龍是因為其可以造福人類。我們當代生活有哪些現代的元素可以在龍的身上得到體現呢,如何讓龍的形象需要與時俱進呢?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教育素材,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真正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無論執教多少年永遠都走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無論獲得過多少榮耀的獎勵都只是在昨天。教育,每天都在更新,每刻都有變化,我們也要像中國龍一樣地不斷創新,不斷成長,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武裝自己,與時俱進,才能跟得上教師隊伍的步伐。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