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3.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1課時教案(陜西部級優課).doc
生物七年級下人教版第四單元第三章第2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肺與外界空氣的氣體交換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教材在上一節介紹了外界空氣經過呼吸道的處理進入肺,本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是接著介紹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在肺內進行的氣體交換,包括兩個部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第二課時)。本文針對第一課時進行教學設計。關于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教材先介紹了肺的主要的功能,然后,讓學生按在胸部兩側,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接下來介紹膈肌的變化與胸廓的容積變化有關。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不難理解。不過學生對于到底是由于胸廓的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吸氣導致胸廓的容積擴大,卻不一定能說清。因此,教材安排了一個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模擬活動,理解其中的因果關系。本節課涉及氣體體積的變化、壓力等物理學知識,學生缺少有關的知識儲備,因此,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知道了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保證氣流暢通通過進入到肺,在肺里外界空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但學生并不能說出氣體進入肺部,肺部氣體到外界的物理學知識,且學生缺少相關知識的儲備,又考慮到初一學生的認知能力,關于這一問題的闡述應多采用生活實例以突破。教學策略:本節課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通過設計多種探究活動,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討論、推測、交流、點評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本節課還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ppt圖片、flash動畫等,使抽象知識直觀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一教學目標:概述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二教學重點:概述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三教學難點:知道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物理學知識。四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相結合五教學準備:教學幻燈片(PPT)、本課導學稿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學習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新課引入問題導入:1.外界空氣經過呼吸道順利進入肺,為什么呢?2.除了呼吸道有骨或軟骨做支架外,還有什么原因呢?1.拋磚引玉,提出問題1,引發學生思考。2.演示實驗:教師展示一個打開蓋的瓶子,進一步引發思考,提出問題2。1. 結合上節課內容,學生回答問題1。2.根據演示實驗結合生活常識,思考問題2。目標解讀重點:能夠概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重過程)。難點:知道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物理學知識(重原理)。自主預習1.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 ,位于 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葉,右肺有三葉。一分鐘大約呼吸 次。2.胸廓容積的擴大和縮小,還與______的運動有關。1. 大屏幕投影【自主預習】內容。2.明確學習任務,提出要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學生預習課本內容,對【自主預習】問題進行作答。2.學生代表投影展示答案。3.學習小組長對投影答案進行點評并指導大家勾畫相應內容。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胸廓的變化與肋骨間肌肉的關系1.當我們深深地吸氣時,能感覺到肋骨_________運動,胸廓________。當我們深深地呼氣時,能感覺到肋骨_____________運動,胸廓__________。2.胸廓的擴張與肋骨間肌肉(以下簡稱肋間肌)的_______有關,胸廓的縮小與肋間肌的______有關。1.指導學生完成“深呼吸”,感受胸廓大小的變化。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45第三段內容。2.播放肋間肌收縮、舒張的示意動畫,引導學生關注肋骨向上、外運動或向下、內運動與肋間肌變化的關系。3.指導學生交流收獲和疑惑,必要時加以講解。1.用手按在胸部兩側,深深地吸氣和呼氣,感受吸氣、呼氣過程中胸廓的變化,結合課本內容,完成填寫問題1。2.學生觀看動畫在老師的啟發下,小組討論完成問題2。3.學生代表口頭回答問題。二、胸廓的變化與膈肌的關系吸氣時:膈肌_________,膈頂部_________,使胸廓的上下徑_______,從而使胸廓容積增大。 呼氣時:膈肌_________,膈頂部_________,使胸廓的上下徑_______,從而使胸廓容積縮小演示“膈肌的運動”,引導學生關注并說出膈肌收縮或舒張時引起胸廓上下徑的變化。1.學生觀看演示模型,結合課本完成相應問題。2.學生代表口頭回答問題。三、胸廓擴大導致吸氣胸廓縮小導致呼氣(一)氣體壓力與容積的關系(二)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肋間肌膈 肌胸廓容積擴大肺_______肺內氣體壓力______外界氣體壓力吸入氣體。肋間肌膈 肌胸廓容積縮小肺_______肺內氣體壓力______外界氣體壓力呼出氣體。1.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讓學生知道氣體是有壓力的。啟發學生說出生活中關于氣體壓力的事情。2.指導學生分小組實驗:將注射器的活塞拉出一部分,用手指堵住針孔,用力推(拉),然后放開推拉活塞的手,觀察活塞的運動方向。提問:氣體產生的壓力會改變嗎?如果改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3.引導學生說出氣體壓力與容積的關系。并解釋氣體的流動方向,是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4.引導學生說出氣體進出肺與肺內氣體壓了和外界氣體壓力大小變化有關。1.出示課本P46“演示實驗”裝置。引導學生說出:玻璃罩模擬胸廓,玻璃管模擬氣管、支氣管,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膈。2.完成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里面氣球體積的變化和橡皮膜位置變化關系。1.學生結合生活嘗試舉例說明氣體壓力的存在。2.分小組實驗。觀察思考問題。3.學生根據實驗現象交流釋疑。1.學生根據回憶呼吸系統的知識說出實驗裝置所模擬的結構名稱。2.學生觀察氣球體積的變化與橡皮膜位置變化的關系,結合氣體壓力與容積的關系,嘗試完成相應問題。課堂小結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學生代表口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1.通過知識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條理性的認識。2.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及概括能力。達標測評PPT展示測評題目學生作答通過設置基礎的題目讓學生作答,令其體會學有所獲的樂趣。板書設計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一、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肺二、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內氣體壓力增大/降低胸廓擴大/縮小肋間肌收縮 舒張膈肌收縮舒張呼氣/吸氣根的生長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七年級生物下冊4.3.2 第 5 頁,共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