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姜老師獲獎作品).doc
第11課 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漢朝開國的基本情況。知道休養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礎知識。2、過程與方法:(1)分析漢初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2)通過閱讀史料中有關“文景之治”繁榮景象的描寫,將設想的當時情景與漢初呈現的殘破景象作一番比較。21教育網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實行輕徭、薄賦、寬刑的休養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復社會秩序,促進生產的恢復和發展。www.21-cn-jy.com(2)認識到文帝、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帶來的繁榮局面為西漢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難點:漢初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溫故而知新” :利用時間軸引導學生復習前課所學的重大歷史事件如陳勝吳廣起義、巨鹿之戰、秦朝滅亡和楚漢之爭等,并由此導入西漢的建立。【西漢的建立】學生根據教材,填寫“西漢信息卡”上的基本信息。【休養生息政策】原因1、客觀原因:經濟蕭條,社會動蕩。學生觀看視頻漢初的社會景象回答問題:剛剛建立的西漢面臨的是一種怎樣的社會景象?造成這種景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學生:社會景象?人民流離失所,土地荒蕪,饑荒不斷,人口銳減,社會殘破不堪,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動蕩。學生: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和連年戰爭的破壞。“議一議”:面對這種嚴峻的社會和經濟狀況,西漢統治者想要“守江山”當務之急應該是什么?(恢復發展社會生產)2、主觀原因: 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回答下面兩個問題:大臣陸賈給高祖劉邦提出了什么建議?(要用寬緩的手段治理天下)劉邦又確立了怎樣治國方略?(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內容(一)漢高祖:小組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視頻和教材說一說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措施及措施帶來的效果。(二)漢文帝和漢景帝:材料一:夫農,天下之本也,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 漢書文帝紀第四材料二: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 漢書景帝紀第五材料一、二材料說明了什么?(說明他們重視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材料三:漢文帝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景帝即位后,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制。材料四:文帝把壯丁每年服徭役一個月改為三年服一個月。景帝則把徭役起征年齡從17歲推遲至20歲。結合材料三和四用一個詞概括文帝、景帝為發展生產而采取的措施(輕徭薄賦)我講故事: 緹縈救父從同學講的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與秦朝的嚴刑苛法相比,漢朝統治者是怎么做的呢?(輕刑慎罰、重視“以德化民” )材料五:孝文皇帝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史記孝文本紀第十學生說一說材料五反映了漢文帝提倡何種理念?(提倡節儉、以身作則)你能從課本中找出類似的事例嗎?(漢文帝修陵墓,要求從簡,只用陶瓦裝飾等。)討論:作為統治者,文帝為什么要勤儉治國?他的簡樸之風對當時的社會有什么積極的影響?(皇帝以身作則倡導節儉,不僅節省了財政開支,也促成了廉政風氣,減輕了人民負擔。)意義經過幾十年的修養生息,到了漢景帝后期出現了文景之治。請學生結合材料用最簡潔的語言描繪“文景之治”的景象。材料一:文、景之際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鹽鐵論材料二:“海內安寧,家給人足。” 資治通鑒材料三:“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史記平準書學生結合以上三則材料,歸納出:政治清明(吏廉而自重),經濟發展(人衍而家福、家給人足),人民生活安定(海內安寧),國庫充盈(錢糧),國力增強。【課堂小結】利用板書進行課堂小結小組討論:西漢都在哪些方面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并制作秦漢措施比較表。通過這種深入的討論明白“成由節儉,敗由奢”“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等道理。幫你記憶(利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本課內容)高祖劉邦建西漢,修養生息減負擔。輕徭薄賦得民心,文景之治謀發展。社會面貌大改觀,獎勵農桑重發展。帶頭節儉把事辦,以德化民民心安。“趣味競答、快樂點擊”(課堂反饋)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