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粵教版一年級第一學期科學教案第一單元:認識大自然第一課 走進大自然【教學目標】1、讓學生走進自然,認識自然甚至愛上自然。2、培養學生觀察與表達能力。3、讓學生對本節課所涉及的內容有個初步了解。4、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和愛好。【教學重點】讓學生愛上本學科。【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愛上本學科。【教具】PPT【教學過程】一、課堂常規:1、師生問好,坐姿規范,保證課堂高效進行。2、學生點到,安全第一。二、課堂進行時:翻開書本,讀標題:走進大自然。問:什么是大自然?學生自由討論,然后點名回答。師:水、空氣、山脈、河流、植物、動物、地球、宇宙等都屬于大自然的范疇,研究大自然的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問:我是不是大自然?生爭議中。師:簡單的敘說地球的產生,人類的演變,讓學生了解人類是屬于大自然的產物。問:大自然誕生人類,說明它是尊重人類的行為,那么我們作為人類,是否應該尊重大自然呢?生翻開書本看第2、3頁(3分鐘左右)問:河水是從哪里來?問:花兒是不是都有香味的?(答:當然不是,地球上有20多萬種開花的植物,但能散發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還很臭呢,比如說魚腥草等。)問:書上還有什么?我們一點一點來看。 師:瀑布,解釋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幾大瀑布:尼亞加拉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伊瓜蘇瀑布。茶花:別名叫做山茶花,顏色有紅、百、紫、黃等顏色,甚至有彩色的。屬于“十大名花”中的第八,世界名貴花木之一。品種多達2000種,中國有其中的300多種。21教育網翠鳥:吃魚和甲殼類等多種昆蟲,世界上有15種,中國僅有3種,分別是:班頭、藍耳、普通三類。21cnjy.com珊瑚:是一種動物,可用作裝飾品,也可以藥用。魚:現在大約有32000多種,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適當給孩子帶入脊椎動物的定義,但不要太深)。吃魚可以健腦、補鈣、養血、防畸變等。特殊的魚有: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魚;會飛的魚是燕鰩魚;會走路的魚是龜殼攀鱸;會發聲的魚有康吉鯉、電鯰、箱鲀、海馬等;會發電的魚有電鱔、電鯰、電鰻。電鰩等;會發光的魚有:帶魚、龍頭魚、燭光魚等。21cnjycom世界十大天然石拱:美國虹橋(世界最大)、德里克特拱門英國杜德爾門中國仙人橋、陽朔月亮山、西普頓石拱門法國普安特石拱橋澳大利亞倫敦拱馬其他蔚藍之窗豬籠草:野生的共有170多種,廣東只有一種,園藝種有1000多種。火山:一種常見的地貌形態。分類:活火山指尚在活動或周期性噴發,旺盛時期死火山指曾經發生過噴發,但有史以來一直未活動過的休眠火山指有史以來噴發過,但長期以來處于相對靜止三、小結,布置作業1、鞏固今天所學。2、與家長和朋友分享今天所學。3、查找有關星星的故事。【板書設計】1.走進大自然一、大自然:二:瀑布:茶花:翠鳥珊瑚:魚:天然石拱:火山:第二課 我有好奇心【教學目標】 1、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物體的外在特征表現出探究興趣, 感受探究的樂趣。 2、了解溫室里的石頭、自然中的鳥兒、蜻蜓、彩虹和其他。3、通過對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們感到好奇。4、 通過對溫室里奇怪的“石頭”的觀察,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生了解溫室里的石頭、自然中的鳥兒、蜻蜓、彩虹和其他 。 【教學難點】通過對溫室里奇怪的“石頭”的觀察,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提出質疑 1、課件出示溫室里奇怪的石頭圖片,引導學生質疑。 2、孩子們,知道嗎?當你在對這幅圖片提出疑問的時候,你就覺得好奇了。 二、細心觀察,說說稀奇事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請看課件(課件出示:寶貴的好奇心) 板書:好奇心 2、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寶貴的好奇心,那么我們身邊有那些現象會讓我們好奇呢?(1)師課件出示課前收集的奇怪事:1、蝸牛遇到鹽巴會變成水2、鱷魚吃飯的時候會掉眼淚 3、把蚯蚓切成兩段,它不會死,反而兩端還會重新長出來三、講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師給孩子們講愛迪生的故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講下面名人(課前收集)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摩爾根在抽屜里養一窩小老鼠會怎樣? (2)李四光這里為什么會有一塊幾丈見方的大石頭呢? (3)魯 班茅草為什么會割破手指呢? (4)達爾文甲蟲能吃嗎? 四、讀名人名言五、活動1、2:打開課本第4頁。溫室里為什么要種一盆石頭?(3)匯報小結1、美觀;2、可以如果植物的花粉傳遞到那盆石頭里,有可能長出新植物;3、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屬多肉植物的總稱,莖很短。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從對生葉的中間縫隙中開出黃、白、粉等色花朵,多在下午開放,傍晚閉合,次日午后又開,單朵花可開3-7天。開花時花朵幾乎將整個植株都蓋住。異株授粉花謝后結出果實,可收獲非常細小的種子。說說自己身邊奇怪的事:1、蜻蜓有幾只腳呢?2、鳥兒為什么能在空中飛翔?3、什么時候能見到彩虹?4、小結:希望你們通過這些有趣的故事能記住這些名人以及他們提出的問題。因為他們就是對這些尋常事物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才會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六、作業布置 1、記住愛迪生等偉大發明家的發現; 2、選擇身邊的某一樣物品或者是現象提出你的問題,在問題卡片上完成。七、課堂回顧(2分鐘) 用心觀察 產生好奇提出問題實踐探索發明家【板書設計】 我有好奇心是創造的動力第三課 我們來觀察【教學目標】(1)知道并簡單的認識眼、耳、鼻、舌都是感覺器官。(2)運用不同的感覺器官觀察身邊的物體。(3)學會運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4)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物體的外在特征表現出探究興趣,感受探究的樂趣。【教學重點】認識各種感覺器官的特征和作用。【教學難點】運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教學過程】活動1:我們的感覺器官展示圖片資料,學生進行觀察教師講解:這是一幅西紅柿的圖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質疑:你能發現圖中哪些西紅柿成熟了嗎?它們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發現的?(你是用身體的哪個器官發現的)學生匯報師展示眼睛的圖片資料并進行簡單的介紹師引導學生說出西紅柿的味道,進而引出舌頭這個感覺器官師展示舌頭的圖片資料并進行簡單的介紹提醒學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隨意聞和嘗。繼續展示圖片資料,與學生一起認識鼻子和耳朵的簡單特征師小結:通過師生齊回答鞏固每個感覺器官的特征和作用。活動2:觀察香瓜教師引導提問:師通過四個小組分別:眼睛、鼻子、耳朵和舌頭來觀察香瓜的外觀、氣味和味道特征學生結合上面學會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香瓜的特征。布置作業:和父母一起學習“皮膚”這個感覺器官的特征和作用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學習的知識【板書設計】 我們來觀察感覺器官有:眼睛、舌頭、鼻子、耳朵.第四課 學會運用工具【教學目標】(1)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觀察和認識事物。(2)通過對比觀察,感受肉眼觀察與使用簡單儀器觀察的不同。(3)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節部分,能用簡單的詞語描述和記錄觀察所得的信息。(4)在教師指導下,能圍繞一個觀察主題嘗試多角度、多方式進行觀察。(5)在觀察的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教學重點】學會使用放大鏡,通過對比觀察,感受肉眼觀察與使用簡單儀器觀察的不同。【教學難點】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節部分,能用簡單的詞語描述和記錄觀察所得的信息。【教學準備】分小組準備、每人一份:放大鏡1個、花朵一支、較小物體一個、記錄單一張。教師準備材料:課件、花朵一支、放大鏡一個。【教學過程】教學階段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參與任務驅動課前互動1、情景(驅動頁圖片)在校道邊,彬彬手持放大鏡觀察小蝸牛,波波對彬彬的行為感到好奇。2、提出問題:彬彬拿著放大鏡做什么呢?3、師:放大鏡是一種觀察工具,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使用它。導入今天的新課:學會用工具觀察思考了解學生的前概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5分鐘探究探究活動1、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怎樣使用放大鏡?播放視頻: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2、練習使用放大鏡教師示范,指導學生模仿教師的方法,學習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并嘗試用放大鏡觀察一種物體。(例如一朵花)說一說:借助放大鏡觀察和只用肉眼觀察有什么不同?思考回答問題模仿練習回答通過學生對放大鏡的描述,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通過學生活動,指導學生發現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會更大更清晰。15分鐘探究探究活動1、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怎樣使用放大鏡?播放視頻: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2、練習使用放大鏡教師示范,指導學生模仿教師的方法,學習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并嘗試用放大鏡觀察一種物體。(例如一朵花)說一說:借助放大鏡觀察和只用肉眼觀察有什么不同?思考回答問題模仿練習回答通過學生對放大鏡的描述,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通過學生活動,指導學生發現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會更大更清晰。15分鐘解釋建立概念1、觀察較小的物體出示:生活中常見的較小的物體我們把看到的物體畫下來。盡可能把看的到的部分都畫下來。每個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看到了這個物體是怎樣的?2、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物體的細節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幫忙,物體的這個部分總是看不清楚,你有什么方法觀察到?邊觀察邊記錄并把發現畫下來。每個學生在記錄單上畫圖。口頭匯報回答通過使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活動,知道學生進一步熟練放大鏡的使用方法領悟到借助放大鏡觀察可以放大細節,能使結果更加清晰。意識到借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認識事物。18分鐘遷移運用知識學會了放大鏡的使用后,你想用放大鏡觀察哪些物體?為什么?小結:當我們觀察比較小的物體時,直接借助肉眼可能會看不清,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放大鏡一類的工具幫助我們進行觀察。運用知識描述自己的計劃運用所學的知識遷移大更多的場景中,進一步鞏固對放大鏡作用的認識。2分鐘評價教師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生生之間互動評價板書設計:學會用工具觀察 鏡片手柄更清晰放大細節第二單元:水果和蔬菜第五課 常見的水果和蔬菜【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引領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感知,讓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認識蔬菜與水果。2、過程與方法:有效開展科學游戲教學,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感官認識蔬菜和水果,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教學重點】通過我們的感官認識蔬菜和水果。【教學難點】學生通過自己感官對所示蔬菜和水果特點進行歸納整理描述介紹一種蔬菜和水果。【教學過程】1激趣導入:(1)同學們,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個禮物,放在了紙箱里,你能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嗎?(桔子)在剛才的這個游戲中,我們的那些感覺器官幫助了我們。(用時大約5分鐘。) 板書:眼 耳 鼻 舌 手。設計理念:老師以用感官猜一猜的方式讓學生猜測,除了追求導入的激趣,更是為調動學生用各種感官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融入學習,為后續學習打下認識基礎。)銜接問題?(2)教師出示圖片: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蘋草、草莓、西紅柿、蘿卜、白菜,最后出示一組果蔬圖。這些是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你來給它們起一個共同的名字-蔬菜和水果。板書課題:認識蔬菜和水果。這一節課就利用我們的感官認識蔬菜和水果。(用時大約3分鐘。)2學習新知:(1)教師指導學生初步按標準分類:教師為學生準備(20-30)張蔬菜和水果的圖片,這么多蔬菜和水果,你能試著把他們進行一下分類嗎?讓學生4-5人一組,對蔬菜和水果的圖片進行分類。教師巡視時,學生按生活常識和習慣、顏色、形狀、味道等等方法進行分類。適時指導。尊重并肯定學生,鼓勵學生還可以用不同的分類方法。(用時大約5分鐘。)設計理念: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如果讓你來把圖片分一分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興趣,產生積極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2)通過我們的感官認識蔬菜和水果。(用時大約20分鐘。)教師為每組學生準備了7-8種蔬菜和水果的實物,學生再次小組合作學習。要求選擇1種你最感興趣蔬菜或水果,每人至少選擇一種介紹給大家,充分利用我們的感官。(用時大約7分鐘。)設計理念: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設計此活動方案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對喜歡的蔬菜或水果的認知。達到自我在集體中被肯定,又學會傾聽學習氛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和能力都有限的,教師及時捕捉學生隨時閃現的智慧的火花,給他們以肯定,給他們以激勵。游戲:“我說你猜”。教師出示:7-8張蔬菜水果的圖片。制定簡單的游戲規則:(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充分利用我們的感官。說出蔬菜或水果的特點)。學生通過自己感官對所示圖片特點進行歸納整理描述。(用時大約7分鐘。)設計理念:科學游戲帶有“玩”的色彩,又與所要學習的科學內容有關系,游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要讓學生“玩”得開心,又要誘導他們從中悟出科學道理,從學中玩。一旦開始游戲,就要盡量注意不去干擾學生的活動,盡可能使學生的游戲保持連續性。一年級科學活動中,通過游戲的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因為科學游戲能幫助兒童加深理解、強化記憶,消化知識,提高探究周圍世界的能力,形成勇于創新的精神。這一環節是本次教學的難點,教師努力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活動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科學游戲教學效果,使科學游戲成為教學的“利器”讓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善學,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發展。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它們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供人們食用,你們知道嗎如果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還會美化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和美的享受。演示一組蔬菜和水果設計創意圖片。學生動手試著做一個蔬菜水果的創意展示(用時大約7分鐘。)。教師親自實踐。蔬菜創意:蜻蜓設計理念:課堂是個封閉的場所,學生走進課堂的終極目的在于走向更廣闊的社會,憑借著兒時的經歷,學生會將求知的觸角伸向未來生活的各個領域。將世界幻化為巨大的課堂。那時,那些潛伏于知識層面下的一雙隱形的翅膀,會在學生成長路途上爆發無限的可能。 3.小結:總結和鼓勵學生課后繼續學習。總結這節課學生利用自己的感官認識蔬菜和水果,評價學生用多種感官來認識,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表揚。評價學生在猜一猜、分圖片、科學游戲、設計創新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探索、發現、創新的樂趣,積極參與、樂于探究、相互欣賞、團結合作的表現。對于學生的設計創意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帶著收獲和對科學的向往,走出課堂。第六課 美味的水果【教學目標】1、在感知活動中,啟發學生去體會和表現物體特征、形狀及帶給個人不同的感受。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3、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體驗生活美。【教學重點】通過師生共同創設的有情趣的感知與回憶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表現能力。【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獨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憶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學準備】各種水果(水果圖片)【教學過程】一、猜謎導入。師: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謎語,看看哪位聰明的孩子能猜出來?師:真不錯,這兩個謎語都是有關水果的,你還能說說其它關于水果的謎語嗎?學生四人小組自由猜、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發問者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教師與學生同游戲、同感知,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在猜跡的過程中強化對水果外形特點的認識與回憶。)二、新授。1、觀察和比較水果的外形和色彩。師出示各種各樣的水果及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師:這些水果你認識嗎?你能說說它的外形和顏色嗎?生1:這是梨子,它是黃色的,像葫蘆一樣。生2:這是西瓜,它是綠色的,是圓圓的。生3:它是葡萄,像珠珠一樣,是紫色的。(點撥學生觀察物體的途徑)2、觀察和比較水果的內部。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水果的外部形狀和顏色,現在我們一起去瞧瞧水果的“肚子”吧!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切開水果的橫斷面。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果實、果米子的狀態。(拓展學生的觀察空間)3、體會水果滋味,觀察表情。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水果的里里外外,同學們表現得都不錯。現在我們就來品嘗水果。不過在品嘗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體會品嘗水果時眼睛、眉毛等表情狀態,可以同桌間相互觀察,也可以用上小鏡子;觀察嘴巴吃水果的動態。生自由品嘗水果,同桌之間交流感受。全班交流反饋。生1:老師,我吃的橙子好酸,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了!生2:老師,吃蘋果吃笑了。生3:老師,我的嘴巴張好大,一口就咬了一大截香蕉下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三、學生完成作業。師:這節課我們既觀察了水果,又品嘗了水果,現在老師要求大家來完成今天的作業美味的水果。1、學生小組討論:你想畫什么水果?是以水果為主還是以吃水果時的人物形態為主?2、抽生交流想法。3、學生自由選擇完成作業,教師巡視,對于創作及制作能力不太強的同學,采取同學及老師共同激發,共同幫助的方法進行輔導。四、展示評議作業。1、學生采取自評、互評、小組評的評價方式。2、課后作業:和家人去水果店了解各種水果的特點。第七課 蔬菜長在哪里【教學目標】 1,知道不同蔬菜有不同的成長方式。 2,根據食用部分蔬菜,蔬菜,簡單不分類。3,培養兒童的合作能力和記錄能力。 【活動準備】一些蔬菜圖片,蔬菜和整個課件,蔬菜分類統計表各一個。【教學過程】一、首先,蔬菜從哪里來?- 老師問的問題,我們在哪里吃蔬菜?- 孩子們討論:(從超市買來,從蔬菜市場買來,從遙遠的土地,從地面到植物出來)分析和反思:從這個孩子的表現來看,孩子對于蔬菜從哪里來的問題,而是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一些模糊的理解,甚至說從地面長出來只有從成年人有少數人看到蔬菜的生長,這為下一步增加發展的難度,也提高了兒童的探索興趣。二、蔬菜怎么生長?- 教師生產幾種蔬菜的共同代表,如:西紅柿,卷心菜,土豆,蓮花請問孩子什么樣的蔬菜,并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 教師生產整個部分的禮貌蔬菜,幫助孩子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有些在地上生長;有些在水中生長;有的在地上吃莖和葉;有的在莖下吃)分析和反思:看整個蔬菜的圖片,孩子們興奮的爆發:原來的番茄是長在樹上的土豆在原來長在土壤里,土豆也打開白色花呢原來的蓮花根是蓮花啊與孩子們數組陣列感嘆,他們的好奇心充滿激動,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充分調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圖片展示方式總是感覺遠離真實,如果事件能夠帶孩子參加花園,我相信孩子會有更深刻的印象,理解會更徹底。三、蔬菜分類。-生產各種全植物蔬菜,請按照我們部分分類的兒童。粗略分為(葉菜,水果和蔬菜,根莖)-兒童小組討論確定記錄方法,完成常見蔬菜分類統計表。第三單元:我們的文具第八課 各種各樣的文具教學目 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不同種類文具有不同的形狀、顏色、輕重、氣味等特征。初步辨別制造文具的材料。過程與方法: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愿意傾聽,樂于與他人分享。教學重、難點重點:用多種感官觀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難點:愿意傾聽,樂于與他人分享。課前準 備PPT課件教學總時數 1 第 1 教時教學過程任務驅動,導入新課師:展示圖1生活情景:課堂里,琪琪和波波看到彬彬的文具袋鼓鼓的,就好奇地問彬彬筆袋里有什么文具。請同學們猜一猜彬彬的筆袋里能有什么呢?生:有鉛筆尺子擦子師:是的,文具是學生們在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種類的文具,接下來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你們書包里的文具,一起來認識一下同學們各種各樣的文具吧!活動指引活動1 認識文具師:什么是文具呢?它是什么概念呢?在我們詞典中對“文具”的解釋為:筆、墨、紙、硯等用于作書畫詩文和學習的物品。在我們的教科書中對“文具”的定義是學生學習用的物品,包括筆、尺子、橡皮、練習本、文具盒、膠水、書包等。那么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你們書包里的文具吧!生:舉手回答。我的書包里有“文具盒、本子、美工刀” , “我的文具盒里有鉛筆,橡皮擦,尺子,蠟筆”。師:那么請同學們數一數你們文具的數量吧!比如說:“我有2跟鉛筆,1把尺子”生:舉手回答。“我有6跟鉛筆呢”“我有三把尺子”“我有一把美工刀”師:再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比如說“老師的文具盒是布質的,老師的圓珠筆是塑料外殼的”。那你們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呢?生:舉手回答。“我的鉛筆是木質的”“我的文具盒是鐵質的”活動2 觀察文具師:展示圖2課堂情情:妍妍說:“我的橡皮軟軟的、香香的”。彬彬說:“我的鉛筆長長的”。那么請同學們從文具的顏色、大小、軟硬、氣味、形狀等方面介紹一下自己的文具吧!生:觀察自己的文具,并舉手回答!“我有一個綠色的橡皮擦,它軟軟的、香香的”。“我有一把長長的尺子,它扁扁的,上面還有數字”。游戲活動1、“文具猜猜猜”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請同學來做“文具猜猜猜”的游戲。由一位同學說出某種文具的其中一種或者兩種明顯的特征,讓其他學生猜猜猜他說的文具的名稱。生:開始做活動。2、“文具摸摸看”師:將各種各樣的文具放進不透明的黑色袋子里,讓學生來摸文具,再猜摸到的是什么文具。生:積極參與。第九課 鉛筆和彩筆教學目 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不同的鉛筆或彩筆因筆跡和痕跡的差異,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通過觀察、比較鉛筆或彩筆的痕跡,知道功能相同的鉛筆或彩筆有不用的使用效果。過程與方法:通過研究鉛筆和彩筆,對觀察身邊的物品感興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廢物利用的環保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觀察、比較鉛筆或彩筆的痕跡,知道功能相同的鉛筆或彩筆有不用的使用效果。難點:通過研究鉛筆和彩筆,對觀察身邊的物品感興趣;培養廢物利用的環保意識。課前準 備PPT課件教學總時數 1 第 1 教時教學過程一、 任務驅動,導入新課師:展示圖1 生活情境琪琪和妍妍在逛公園,看到有人在用鉛筆畫素描。她們看到畫板上的鉛筆畫后,觀察到畫上的筆跡深淺不一。問:請同學們對比自己的鉛筆筆跡,說一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自己的鉛筆畫不出那種效果?生:開始用鉛筆在紙上涂畫。師:為什么我們平時用的鉛筆畫不出這種效果呢?因為鉛筆有不同的型號。不同型號的鉛筆的筆跡深淺不同。學生在平時日常學習中接觸的多數是HB或2B的鉛筆,而繪畫用的鉛筆種類更多。接下里請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不同型號的鉛筆的筆跡!二、 活動指引1、 活動1 鉛筆的筆跡師:展示圖2 小狗貝貝說了什么呢?生:“2B、HB等代表不同類型的鉛筆。”師:在圖中向我們展示了三種類型鉛筆的筆跡,有2B、HB和H。接下來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鉛筆屬于那種類型的吧!生:開始觀察自己的鉛筆上的型號標記,并說出自己鉛筆屬于那種型號。師:那么鉛筆的類型是根據什么區分的呢?一般鉛筆的類型是根據鉛芯的硬度區分的,鉛芯的硬度標志常用英文字母表示,其中“H”表示硬質鉛芯鉛筆,“B”表示軟質鉛芯鉛筆,“HB”表示軟硬適中的鉛芯鉛筆,“F”表示硬度在HB和H之間的鉛筆。H前的數字越大,表示鉛芯越硬、顏色越淡、越容易被橡皮擦擦干凈;B前的數字越大,表示鉛筆的鉛芯越軟、顏色越黑、越不容易被橡皮擦擦干凈。2、 活動2 彩筆的痕跡師:展示圖3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彩筆的痕跡吧!圖中向我們展示了三種彩筆的痕跡,妍妍問“同色的幾種彩筆畫出來的痕跡一樣嗎?”生:不一樣。師:泡泡種的文字:“深淺”、“色彩”、“粗細”,提示我們要從不同的方面去比較彩筆的效果。接下來請同學們舉手來說說三種彩筆在這三個方面的不同之處吧!生:開始舉手回答。師小結:水彩筆的痕跡顏色最鮮艷、更深、更粗。彩色鉛筆的痕跡顏色最淺、最細,更不明顯。三、 游戲互動“找好朋友”的游戲。教師展示有不同彩筆繪畫而成的繪圖作品,請同學們猜一猜用的是哪一種彩筆繪畫而成的呢?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目 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不同的鉛筆或彩筆因筆跡和痕跡的差異,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通過觀察、比較鉛筆或彩筆的痕跡,知道功能相同的鉛筆或彩筆有不用的使用效果。過程與方法:通過研究鉛筆和彩筆,對觀察身邊的物品感興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廢物利用的環保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觀察、比較鉛筆或彩筆的痕跡,知道功能相同的鉛筆或彩筆有不用的使用效果。難點:通過研究鉛筆和彩筆,對觀察身邊的物品感興趣;培養廢物利用的環保意識。課前準 備PPT課件教學總時數 1 第 1 教時教學過程任務驅動,導入新課師:展示圖1 生活情境琪琪和妍妍在逛公園,看到有人在用鉛筆畫素描。她們看到畫板上的鉛筆畫后,觀察到畫上的筆跡深淺不一。問:請同學們對比自己的鉛筆筆跡,說一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自己的鉛筆畫不出那種效果?生:開始用鉛筆在紙上涂畫。師:為什么我們平時用的鉛筆畫不出這種效果呢?因為鉛筆有不同的型號。不同型號的鉛筆的筆跡深淺不同。學生在平時日常學習中接觸的多數是HB或2B的鉛筆,而繪畫用的鉛筆種類更多。接下里請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不同型號的鉛筆的筆跡!活動指引活動1 鉛筆的筆跡師:展示圖2 小狗貝貝說了什么呢?生:“2B、HB等代表不同類型的鉛筆。”師:在圖中向我們展示了三種類型鉛筆的筆跡,有2B、HB和H。接下來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鉛筆屬于那種類型的吧!生:開始觀察自己的鉛筆上的型號標記,并說出自己鉛筆屬于那種型號。師:那么鉛筆的類型是根據什么區分的呢?一般鉛筆的類型是根據鉛芯的硬度區分的,鉛芯的硬度標志常用英文字母表示,其中“H”表示硬質鉛芯鉛筆,“B”表示軟質鉛芯鉛筆,“HB”表示軟硬適中的鉛芯鉛筆,“F”表示硬度在HB和H之間的鉛筆。H前的數字越大,表示鉛芯越硬、顏色越淡、越容易被橡皮擦擦干凈;B前的數字越大,表示鉛筆的鉛芯越軟、顏色越黑、越不容易被橡皮擦擦干凈。活動2 彩筆的痕跡師:展示圖3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彩筆的痕跡吧!圖中向我們展示了三種彩筆的痕跡,妍妍問“同色的幾種彩筆畫出來的痕跡一樣嗎?”生:不一樣。師:泡泡種的文字:“深淺”、“色彩”、“粗細”,提示我們要從不同的方面去比較彩筆的效果。接下來請同學們舉手來說說三種彩筆在這三個方面的不同之處吧!生:開始舉手回答。師小結:水彩筆的痕跡顏色最鮮艷、更深、更粗。彩色鉛筆的痕跡顏色最淺、最細,更不明顯。游戲互動“找好朋友”的游戲。教師展示有不同彩筆繪畫而成的繪圖作品,請同學們猜一猜用的是哪一種彩筆繪畫而成的呢?學生積極參與。第十課 常見的尺子教學目 標知識與技能:知道尺子是常見的測量工具,了解其測量長度的作用。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認識尺子具有刻度線、直邊等特征。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尺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不同類型的尺子給人們帶來不同的使用效果。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尺子是常見的測量工具,了解其測量長度的作用。難點:了解不同類型的尺子給人們帶來不同的使用效果。課前準 備PPT課件教學總時數 1 第 1 教時教學過程任務驅動,導入新課師:展示圖片1的生活情境:學生們正在準備購買校服。輪到妍妍的時候,裁縫師傅用軟尺量她的肩寬。琪琪看后不認識那是什么工具,就問裁縫師傅用什么來量身體的尺寸?彬彬說是在用尺子量。小朋友你們一定有過跟父母親或陪同他人購買衣服的經歷吧!買衣服時可能需要測量身體的尺寸才能購買到正確大小的衣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測量身尺寸的工具和自己常見的尺子不一樣呢?測量身體的工具也是尺子嗎?驅動任務: 測量身體的工具是尺子嗎?讓我媽一起來認識一下尺子吧!活動指引活動1 認識尺子師:展示圖2圖中展示了三種不同的測量工具,請問同學們他們都是什么尺子呢?生:舉手回答。師:是的,在圖中的三種尺子分別是:直尺,軟尺,卷尺。那么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呢?生:舉手回答。“都能量長度”,“都有數字在上面”。師小結:在圖中我們看到彬彬說“尺子都有一條筆直的邊”,琪琪說“它們都有刻度嗎?”。我們通過觀察后還能發現,尺子的一條直邊上都有一條條短線段,通過對比,還能發現這些尺子的線段距離都一樣。所以我們歸納出不同尺子具有刻度和直邊的特征。師:展示圖3 三種不同材料制成的尺子請問同學們猜一猜出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尺子吧!生:舉手回答。“木頭的”,“塑料的”,“鐵的”。活動2 用尺子量一量師:接下來我們來嘗試用尺子來測量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度吧!生:開始操作。師:巡視學生操作后在黑板上準確示范測量的正確方法和如何看刻度的方法。游戲互動“蒙眼”猜尺子活動師:將不同材料做成的尺子放到黑色塑料袋中,讓學生通過摸來猜尺子。生:開始游戲活動。第四單元:四季第十一課 涼爽的秋天教學目 標知識與技能:認識一些秋季的天氣現象;過程與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實;了解一些動物在秋季的活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觀察發現身邊和秋天相關的現象。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一些秋季的天氣現象難點:通過觀察發現身邊和秋天相關的現象。課前準 備PPT課件教學總時數 1 第 1 教時教學過程任務驅動,導入新課師:同學們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嗎?生:春、夏、秋、冬。師:展示圖1 生活情境:秋風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樹上的黃葉。琪琪撿起地上的落葉說:“怎么滿地落葉呢?”。彬彬說:“是秋天來了吧?”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秋天吧!問:秋天來了會有哪些變化呢?生:天氣變冷了.風變大了.樹葉黃了.師小結:是的,同學們通過觀察會發現秋天有一些直觀而容易發現的變化,例如:天氣變涼、樹葉變黃、落葉、風變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較直觀的感受是氣溫的下降。另外,由于氣溫變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黃、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過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將會步入它們生命的終結,整棵枯萎直至死去。在道路兩側很容易發現滿地的落葉。活動指引,學習新知活動1 秋天來了師:展示圖2秋風送爽,天氣轉涼。你能從哪些現象感受到秋天的到來?請同學們從氣溫、雨、風等方面來說說秋天的變化吧!生:舉手回答。“秋天的氣溫變冷了”“雨多了”“風變大了”師小結:是的。相對其他季節,秋季明顯感覺到氣溫的下降,而秋季氣溫下降往往是伴隨著秋風而來,所謂“一場秋風一場涼,一場秋雨一場寒”。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呢!因為這些秋風是從北方南下進入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所以比較清涼,風向穩定,風力有時會比較大。我們看到書上小女孩手持風車的圖片就是提示我們秋風的特點,秋風來了。活動2 秋天的動物和植物師:展示圖3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動物的活動是否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看到圖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樹木、小草的葉子變黃了、大雁南飛以及收割機在收割莊稼。插圖分別是什么呢?生:有向日葵、柿子、螞蟻、松鼠。師:對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實和動物在儲備過冬的食物。請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果實是在秋天成熟的呢?生:橘子蘋果橙師小結:很多植物的果實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蘋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農作物的果實同樣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動物在秋季的變化主要有換毛、遷徙、儲備食物等。游戲互動,興趣激發組織學生去校園里找找秋天的跡象。比如觀察一下秋風的風向及風力大小。第十二課 寒冷的冬天【教學目標】1、通過視頻,了解“雪的形成過程“和觀察探討“白氣“之謎,指導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了解與冬天有關的自然現象和淺顯的科學常識。2、通過領略祖國各地冬季不同的風情,讓學生感受冬天的奇妙;更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的情感。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培養探究的興趣。【教學準備】1、雪的形成過程的視頻。2、做實驗所需的玻璃杯、玻璃片和熱水、冷水。【教學流程】一、謎語導入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生:喜歡師:那就開動你們的小腦筋一起來猜一猜,看誰的反應快。1、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雨)2、像云不是云,像煙不是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