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陶老師獲獎作品).doc
第11課 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科目歷史課型綜合解決課年級七年級印刷時間學習目標1.了解西漢初立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實。2通過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3認識“文景之治”是西漢王朝的強盛的基礎,對后世的鞏固和發展十分重要。 學習重點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學習難點休養生息政策。學習過程備 注【合作復習】完成課前默寫,5分鐘。【問題清單】一、知識標注1.西漢建立的三要素。 2.西漢建立后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3.漢高祖面對西漢初立的經濟蕭條狀況,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這種政策目的目的是什么?政策的具體內容包括(士兵、奴婢、政策等方面)?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4.繼漢高祖劉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簡述政策的具體內容,出現了什么治世局面?這一治世局面具體指什么? 二、合作交流材料一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相同顏色的馬駕車),而將相或乘牛車。”1. 根據材料,說一說,當時的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當時的社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境況?漢初的統治者的首要問題是什么?材料二:秦朝的阿房宮,建筑群規模宏大,正殿東西約五十步,南北約五十丈,殿內可容納一萬人。材料三:漢文帝的衣服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臺,經計算要花費大量的錢。他說:“這些錢相當于中等百姓十戶的家產,我繼承先帝的宮室,還感到慚愧,為什么還要建造露臺呢?”2.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秦朝統治者與漢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總結秦亡漢興的原因。【知識梳理】建立(時間、都城、建立者)漢高祖 實行的目的、措施、作用西漢休養生息政策 漢文帝、漢景帝(措施)文景之治【當堂檢測】時間: 年 月 日 班級: 姓名: 整潔: 成績:1.漢初統治者減輕農民負擔的最終目的是( )A.鞏固封建統治 B.發展農業生產C.使百姓生活富裕 D.提高綜合國力2.西漢初年,漢高祖為了增加農業勞動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士兵還鄉務農提倡勤儉治國奴婢釋放為平民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A. B. C. D. 3“文景之治”是指(B)A西漢初年的清明政治統治局面B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清明統治C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4今天我們強調要以“以德治國”,而西漢重視“以德化民”是在()A高祖時期 B文景時期 C武帝時期 D光武帝時5.“文景之治”這一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 )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 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 文帝、景帝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 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穩定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進行統治A. B. C. D.6.材料一(漢文帝)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史記孝文本紀材料二(漢景帝)曰:“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 漢書(1)材料一材料二表達的共同核心思想是什么?(2)文帝和景帝為實現這一主張具體是怎么做的?(兩人互說)(3)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出現了什么治世局面?課堂流程:一、合作復習默寫二、合作交流:2人交流知識標注的內容。三、梳理1.2人互說西漢的建立。2. 材料分析漢初的社會狀況及原因。3. 漢高祖的統治政策。4. 材料分析文帝、景帝的措施,得出文景之治。5. 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得出啟示。6. 板書小結。4、 知識梳理5、 當堂檢測課堂注意點:1.默寫后應直接讓學生扣在桌子上,收的話挺浪費時間。2.應該減少材料,將重點材料重點解讀。3.小結時用板書小結較好,PPT板書有些繁瑣。3文明禮儀用語:當一天的學習結束,離開學校時,要和老師、同學說“再見”以示道別
- 關 鍵 詞:
-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編版七上 歷史 11 西漢 建立 文景之治 教案 老師 獲獎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