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上歷史思維導圖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思維導圖,部編版七上,歷史,思維,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民族,交融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一官渡之戰,1. 背景:東漢末期,北方軍閥長期割據混戰,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2. 概況 (1)時間:公元200年。 (2)作戰雙方:袁紹與曹操。,【知識拓展】如何評價曹操 曹操能謀善斷。“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戎馬一生,兼并群雄,統一北方,發展生產,功勞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創造性的詩作開創文學上的新風氣。曹操是中國歷史上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6,三國鼎立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知識點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1. 農業: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知識拓展】人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使用的生產工具 北京人、山頂洞人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坡人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 春秋時期鐵器,【重要提示】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與應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顯著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動蕩,春秋時期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知識點一“推恩令”的實施,A,1. 背景: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2. 措施 (1)頒布“推恩令”: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知識點一造紙術的發明,1. 背景:秦漢時期,竹木簡和帛作為書寫工具。竹木簡價格便宜,但分量很重;帛雖輕,但價格昂貴。 2. 發明: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缺點:質量差、產量低)。 3. 改進: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5,兩漢,科技,文化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知識點一原始農業的發展,1. 發展概況 (1)大約20 000年前,我國先民開始對野生植物進行管理,幫助植物更好地生長。 (2)距今10_000年左右,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栽培稻,北方地區的先民開始栽培粟和黍。,2. 發展變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農業在人們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同時,家畜的飼養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原始,農耕,生活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知識點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 出現:距今5_0004_000年,出現了銅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了銅容器殘片,甘肅齊家文化遺址出土了銅鏡。 2. 商周時期 (1)用途: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青銅器,甲骨文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知識點一西晉的建立,1. 背景 (1)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益衰落。263年,魏滅蜀。 (2)魏國的曹丕死后,司馬懿逐漸控制了軍政大權。司馬懿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專權,魏國皇帝形同傀儡。 2. 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城,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7,西晉,短暫,統一,北方,各族,內遷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知識點一戰國七雄,1. 背景:經過春秋紛爭,大部分小諸侯國被兼并,幾個大諸侯國左右著政局,維系周王室統治的各種制度已經完全崩潰。 2. 形成: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知識拓展】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晉國,周天子正式冊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事件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戰國時期,社會,變化
部編版七上歷史思維導圖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思維導圖,部編版七上,歷史,思維,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社會,變革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知識點一秦的暴政,1. 秦始皇的貢獻: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實行了各項鞏固統一的措施;創立了郡縣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 秦始皇的統治特點:急于求成和暴虐。 3. 秦朝的暴政 (1)沉重的賦稅:對農民征收沉重的賦稅,迫使農民將三分之二的收獲物上繳國家。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地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0,農民,起義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部編版七上歷史思維導圖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思維導圖,部編版七上,歷史,思維,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文明,起源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識點一西漢的建立,1. 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2. 漢初形勢: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人民得不到溫飽。 3. 面臨問題: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治者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1,西漢,建立,文景之治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知識點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1. 發現地點:云南元謀縣。 2. 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 生活情況: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重要提示】會不會制作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4. 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知識點二北京人,1. 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 生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中國,境內,早期,人類,代表,北京人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3課東漢的興衰,知識點一光武中興,1. 新朝興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 2. 東漢建立:西漢宗室劉秀在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3. 光武中興 (1)釋義: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統治后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3,東漢,興衰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第3課遠古的傳說,知識點一炎黃聯盟,1. 神話傳說 (1)神話:“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 (2)傳說:炎帝、黃帝等是遠古最為著名的傳說人物。 2. 部落聯盟: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部落之間展開攻伐,又不斷合并,進而結成部落聯盟,并推出部落聯盟首領。,3. 著名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遠古,傳說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知識點一張騫通西域,1. 西域的地理概念: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2.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學思之窗】張騫在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我們應學習他的什么精神 (1)挫折:自然環境惡劣;在去時和歸途中皆被匈奴扣留過;食物匱乏等。 (2)精神:不怕困難,百折不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知識點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1. 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2. “家天下”:禹的兒子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誤區1】“天下為公”被“天下為家”取代的標志是禹建立夏朝。 【警示】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禹的王位,從此“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世襲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夏商周,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