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王老師獲獎作品).doc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西漢的建立、休養(yǎng)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實,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思考內在的因果關系。過程與方法:課前預習并收集相關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史料、圖片展示輔助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學生討論等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主動了解歷史、感知歷史、體驗歷史、認知歷史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漢初統(tǒng)治者政治寬厚,生活恭儉,他們這種簡樸作風一直為史家所稱頌。 教學重點點休養(yǎng)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教學難點休養(yǎng)生息政策。 教學方法問題探究、資料研習、啟發(fā)式教學法等。 教學準備課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便于進行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布置學生預習基礎知識,搜集相關資料。整合相關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圖片展示: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繚h景帝的地下王國陜西漢陽陵文物特展。漢陽陵出土了大量陶俑,堪稱東方“蒙娜麗莎”。這些陶俑個個面帶微笑,這或許與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有關,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西漢的輝煌盛世?!局v授新課】第一篇章:“百業(yè)待興”。一、西漢的建立【學生自主學習】1、背景劉邦打敗了項羽,統(tǒng)一了全國。2、時間公元前202年3、建立者劉邦(漢高祖)4、都城長安(陜西西漢)【展示文字史料,供學生閱讀,并分析討論漢初的社會狀況,學生得出“漢初經濟蕭條,國家貧困”的結論,接著教師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學生可通過回顧學過的知識總結出“這一現象的出現時秦的暴政和長期戰(zhàn)亂造成的?!敝蠼處熆勺匀贿^渡到“如何恢復和發(fā)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tǒng)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接下來設置學生活動1:表演歷史情景劇,教師提出問題“假如你是漢高祖劉邦應采用何種措施來治理國家呢?”學生分組討論后派代表總結發(fā)言。之后教師展示文字史料指出“西漢王朝建立之初的政治基點,是對秦王朝暴政的否定”,因此漢初統(tǒng)治者的施針思想是“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就是其體現?!俊具@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和資料研習法,尤其是通過對歷史史料的分析,使學生掌握“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這一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活動1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走進”這段歷史并形成愉悅的情感體驗。】第二篇章:“與民休息”。二、休養(yǎng)生息政策活動設計1:自主學習【課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預習這一目內容,并搜集相關資料?!縧 什么叫休養(yǎng)生息?l 休養(yǎng)生息政策提出的背景?l 休養(yǎng)生息政策實施的目的?l 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主要內容?l 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影響?活動設計2:拓展交流【上課時,學生在本小組內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并開展討論分析問題。】活動設計3:成果展示【充分討論后,每個小組對本組成員搜集到的歷史信息加以歸納整理,并派代表發(fā)言,陳述答案解決問題?!?、背景經濟凋敝,社會動蕩不安;秦亡教訓。2、目的為了鞏固政權和穩(wěn)定社會局勢。3、內容 “兵皆罷歸家”; 釋放奴婢為平民; 鼓勵農業(yè)生產,輕徭薄賦政策; 4、影響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社會局勢穩(wěn)定下來。【這一目的設計意在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使他們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在求共性發(fā)展的同時也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康谌拢骸盀楦话蔡煜隆?。三、“文景之治”活動設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組織學生活動:為漢文帝、漢景帝建立檔案袋(包括漢文帝、漢景帝詳介和如何進一步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尤其是在講述漢文帝“躬修儉節(jié)”時可聯系現實,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激勵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要厲行勤儉節(jié)約,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主學習“文景之治”的相關內容?!?、原因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苛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2、表現(1)政治清明(2)經濟發(fā)展(3)國力增強(4)國庫充盈(5)人民生活安定【課堂小結】漢初70年的歷史,是社會經濟從凋敝走向恢復和發(fā)展的歷史,文景之治的成果,為后來漢武帝時期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此后2000余年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作業(yè)布置基礎訓練第11課 板書設計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漢的建立1.背景2.時間3.建立者4.都城二、休養(yǎng)生息政策1.背景2.目的3.內容4.影響三、“文景之治”1.原因2.表現 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相對簡單的知識都以學生自主獲取為主,能夠有效突出本課的重點內容,對于難點也通過探究活動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但因時間的關系,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從而未能處處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了教學效果
- 關 鍵 詞:
-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編版七上 歷史 11 西漢 建立 文景之治 教案 老師 獲獎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