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第1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腦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條件 4、說出人類條件反射的特征 教學重點: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腦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條件 4、說出人類條件反射的特征 教學難點:1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教學設計 課題 第12章 第1節 第二課時 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了解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脊髓、腦以及神經元的相關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知道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掌握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結構,以及反射的類型。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神經系統的組成以及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神經沖動的傳遞也有了解。但是本節課內容非常抽象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第1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第2課時 反射)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明反射的概念; 2、說出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 3、說出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能力目標 結合資料和已學知識,嘗試歸納出反射弧的組成; 通過對具體現象的觀察、體驗,培養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運用所學知識,交流生活中與神經調節有關的現象及其發生原因。 教學重點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反射的概念。 (2)說明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 能力目標: (1)利用反射弧概念及反射弧組成的資料分析和動畫演示,發展歸納比較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構建概念圖的方法來概括總結生物學核心知識的能力。 (2)通過課堂活動,分組討論測試數據,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 (1)認識到神經調節對人體整個系統的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第1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和神經元的基本功能 (2)描述神經元的形態結構特征,分析神經元適應其功能的結構特點 2.過程與方法 學會分析并解決問題,說明人體各部分協調動作主要依靠神經系統調節來實現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嘗試從自己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體驗科學,從而激勵自己更有效學習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章節、課題名稱 第十二章第一節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分冊(模塊) 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下冊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描述 描述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 教學內容分析 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的前面幾章從各自方面講解了人體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并一再強調人體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整體的觀念。本節所學習的神經系統在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的激素調節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是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共同完成,本節內容主要講述的是內分泌系統與激素調節的知識,教材以生長激素等幾種主要激素的調節作用為例,著重說明激素對生長、發育、生殖、新陳代謝等基本生命活動具有重要而顯著的調節效能。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使學生對生命活動調節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 教學目標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基礎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2章 人體內的自我調節 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第1課時) 眼與視覺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能說出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2. 能描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3. 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及矯正。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調查活動及對結果的匯報,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 通過小組合作觀察眼球模型、觀察透鏡成像等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培養合作精神,鍛煉交流能力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2章 人體內的自我調節 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第1課時) 眼與視覺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能說出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2. 能描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3. 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及矯正。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調查活動及對結果的匯報,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 通過小組合作觀察眼球模型、觀察透鏡成像等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培養合作精神,鍛煉交流能力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三、反射是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一、 課程標準要求 1. 重要概念: 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人體對環境變化的反映及生長、發育、生殖等生命活動。 2. 內容標準: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2) 觀察人和動物的某些反射活動,說明其意義。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明反射的概念與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教案 目的和要求: 1、知識目標: (1)了解神經系統的功能。 (2)理解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元。 2、能力目標: (1)學會以解決問題為核心而學習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閱讀和文字信息處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對人體自身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 神經元的基本功能,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第1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第2課時) 一、教材分析 根據生物課程標準:本節內容是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要理解神經調節的功能,必須先建立起“反射”的認識;理解反射過程的實現,必須掌握反射弧的結構組成及其神經元的聯系等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因此,上述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即教學重點。而教材對反射與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結構的認識,雖有膝跳反射活動的直觀內容及反射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3節 激素調節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課程標準要求 1、重要概念 人體在受神經系統反射方式調節的同時,在生長、發育、代謝等許多方面受內分泌系統的激素調節。 2、內容標準 舉例說明人體的激素參與生命活動調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說出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區別。 認識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 說明激素的概念 說出生長激素的產生部位和主要功能。 2、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討論科學家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 2.說出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區別; 3.理解建立條件反射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科學家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領悟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區別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主要特點; 2.理解建立條件反射的適應意義。 難點 理解條件反射的特征和意義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本節內容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是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的第二課時,其中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抽象,學生難理解。教學設計思路是:先通過一個簡單的相反動作游戲,回顧神經系統的組成,并提出問題:神經系統是如何作出反應的?引出反射概念。接著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察縮手反射,并組織學生完成“蠟燭火焰”的縮手反射活動,通過這兩個活動來幫助學生構建反射的概念,接著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1,神經系統,神經,調節,教案,陳老師,公開,作品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5.19科學技術對建筑物的影響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了“探究建筑物變化的原因”一個活動,目的是通過閱讀、討論讓學生了解從古至今建筑物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認識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建筑物的發展變化及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體會科學技術的兩面性。應用與拓展“搜集建筑新技術的資料”目的是通過搜集資料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建筑機器人、3D打印等最新建筑技術及這
科學技術對建筑物的影響,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5.19,科學技術,建筑物,影響,教案
初中七年級綜合實踐活動 天線陣列系統模型制作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本節 課。 本課教學內容源自廣州市初中科技實踐教材第一單元新一代信息技術: 日新月異的移動通信網絡延伸出來的教學內容天線陣列系統模型制作。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天線陣列系統,知道傳統天線陣列系統與大規模天線 陣列系統的主要區別,學會制作簡易的傳統天線陣列系統與大規模天線陣列系 統的對比模型。 二
廣州版七上綜合實踐活動第3課時,天線陣列系統模型制作,教案,廣州,版七上,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天線,陣列,系統,模型,制作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5.17建筑物的結構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1“常見建筑物的結構”目的是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建筑物的結構及在自然界中類似的原型。活動2“探究建筑物結構與受力的關系”目的是通過實驗、觀察、交流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建筑物的結構與受力之間的關系。應用與拓展“制作仿生建筑手抄報”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
建筑物的結構,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5.17,建筑物,結構,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5.18建筑物的系統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了“認識建筑物的系統”一個活動,目的是通過調查、觀察、采訪讓學生了解建筑物由結構系統、供水系統、采光系統、供暖系統等組成,認識每個系統的功能及組成部分。應用與拓展“調查智能家居”目的是通過閱讀、調查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物聯網,智能家居的原理及功能,使學生感受到科技進步給家居帶來的影響,體會到智能家
建筑物的系統,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5.18,建筑物,系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