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考要求1,理解常見文言文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何,焉,與,所,因,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3,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5,分
初中語文,考試,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近義詞解釋法,用找詞語的近義詞或同義詞進行解釋的方法,如,增添,增加陌生,生疏,恬靜,安靜,寧靜矜持,莊重,嚴肅,拘謹,拘束慷慨,大方,遨游,漫游,游歷,純熟,很,熟練,眷戀,深切地,留戀,渺小,非常,微小,二,反義詞解釋法,用找詞語的
初中語文,理解,詞語,18,方法
一,之1,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2,用作助詞,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
初中語文,考試,文言文,常見,25,虛詞,用法,匯總
初中語文文學名句100句,中國文學,1,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賢惟德,可以服人,三國演義2,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西游記3,人無剛骨,安身不牢,水滸傳4,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紅樓夢5,運籌帷
初中語文,文學,名句,100
鑒賞,先要弄懂詩詞字面上的意思,其次運用聯想和想像再現詩句所要描述的畫面或形象,接著把握詩所創造出的意境,同時詩歌鑒賞要求考生從詩歌內容,語言,結構,寫作技巧及作品風格,鑒別其所表達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會意義,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現代詩歌,作
初中語文,考試,古詩詞,作品,鑒賞,解題,類型,技巧
一,內外兼顧,讓人物,真,起來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從考場作文看,優秀作文不僅注重外貌描寫,往往還能綜合運用其他描寫手段,如通過言語行動,心理活動反映人物的內在修養與精神世界,描寫內外兼顧,人物宛若
初中語文,作文,人物,描寫,耀眼,技巧
論語1,論語中指出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強調只要善于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3,強調學習態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4,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句子
初中語文,專題,49,文言文,古詩,情景,默寫
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迸濺,向四外濺,商酌,商量斟酌,佇立,長時間地站立,讕語,沒有根據的話,無虞,不用憂慮,孤零零,形容孤單,無依無靠或沒有陪襯,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吞噬,吞食,羸弱,瘦弱,灼灼,形容明亮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桃花繁盛
初中語文,專題,詞語,理解,運用,專項,訓練,答案
知識點總結歸納第一部分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1,以下兩位誰曾經中過狀元,B,A,范仲淹B,文天祥2,俗語說,化干戈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個指的是防御武器,A,A,干B,戈3,霸王別姬是京劇中的名段,虞姬,這一角色在京劇中屬于,B,A,花旦B,青衣4,尚書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初中語文,課外,常識,50,答案
文化常識,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三皇,伏羲,女媧,神農,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金,金,銀,銅,鐵,錫,八卦,乾,天,坤,地,震,雷
初中語文,必考,文學,常識,匯總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考點概述重要概念是指那些與文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發生偏差的概念,文中,是概念的語境,也就是說概念的含義為具體語境所左右,理解,是指領會概念并能作出簡單的解
初中語文,專題,實用,文本,閱讀,11,題型,答題,技巧
表現手法常見的種類,1,從結構上分,開門見山承上啟下卒章顯志點面結合懸念伏筆呼應線索,1,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切入點獨特,視角新穎,總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交代要素,營造氣氛,奠定感情基調,如,朱自清的背
初中語文,專題,表現手法
一,之1,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2,用作助詞,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
初中語文,文言文,常見,25,虛詞,用法,匯總
初中語文讀后感的寫作技巧一,仔細閱讀原文,認真領會文章精神是寫好讀后感的前提,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
初中語文,讀后感,寫作,技巧,范文
開頭1,細數門前落葉,傾聽窗外雨聲,涉水而過的聲音此次響起,你被雨淋濕的心,是否依舊,適用,堅持,等話題,2,站在寒冬的冷風中,漫天的雪花正紛紛揚揚地包裹著這座寒冷的城市,想著逝去了的那份真摯的無價情義,我忍不住愴然淚下,適用,后悔,親人離
初中語文,資料,60,適合,開頭,結尾,中考,范文
初中語文專題之修辭手法有哪些及作用1比擬,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2,比擬的
初中語文,專題,修辭手法,哪些,作用
1,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2,登鸞車,侍軒轅,遨游青天中,其樂不可言,飛龍引二首其一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4,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焦山望寥山5,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
初中語文,專題,李白,詩歌,收錄
判斷句在現代漢語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斷,文言文中,在少數地方也用到了,是,來表示判斷,如,不知木蘭是女郎,問今是何世,但是古漢語中判斷句的主要特點是不用判斷詞,其常見的句式有,1在主語后加,者,表停頓,在謂語后加,也,表判斷,基本形式有
初中語文,專題,文言文,閱讀,特殊,句式
三國演義1,草船借箭有誤,霧,2,張飛穿針大眼對小眼3,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4,孔明吊孝假慈悲5,曹操誤殺呂伯奢將錯就錯6,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7,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8,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9,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10,徐庶進曹營一言不
四大名著,初中語文,專題,中常,118,歇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