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看得見的微生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列舉出可食用的蘑菇、木耳等真菌。 2能列舉12種可食用真菌的營養價值。 科學探究 1能從真菌與飲食關系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通過觀察、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有關真菌的信息。 3能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 4能采用資料卡片、手抄報等方式呈現探究真菌的過程與結論。
看得見的微生物,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4,看得見,微生物,教學,設計
第20課斜面的作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斜面省力。 2能歸納出什么樣的斜面更省力。 科學探究 1能從斜面的結構與功能等角度提出探究性問題。 2能對問題作出假設。 3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斜面省力等信息。 4能利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 5能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出結論。 6能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與評價
斜面的作用,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0,斜面,作用,教學,設計
第17課撬杠的學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杠桿的含義、構成、類型及其作用。 科學探究 1能從杠桿的結構與功能的聯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杠桿的相關信息。 3能用科學語言、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杠桿實驗的相關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4能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 5能對杠桿的探究過程與結果進
撬杠的學問,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7,撬杠,學問,教學,設計
第11課種類繁多的植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什么是簡單的二歧分類法。 2能歸納出什么是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科學探究 1能從植物多樣性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通過觀察等方式獲取植物莖的有關信息。 3能制訂標準對植物進行二歧分類。 4能用科學語言、畫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 5能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 6
種類繁多的植物,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1,種類繁多,植物,教學,設計
第13課看不見的微生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2能列舉23種微生物利與害的實例。 3能說出致病菌和致病病毒的特點。 科學探究 1能從生活習慣與微生物之間的聯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通過觀察、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有關微生物的信息。 3能用科學語言、畫圖、統計圖表、幻燈片等
看不見的微生物,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3,看不見,微生物,教學,設計
第8課雨水侵蝕地表教學設計 科學知識 1.能說出什么是侵蝕。 2.能舉例說明雨水在地表流動的過程中塑造著地表形態。 科學探究 1.能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探究性的問題。 2.能通過模擬實驗來獲取雨水對地表影響的信息。 3.能利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4.能通過分析、比較、推理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 5.能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與評價。 科學態度
雨水侵蝕地表,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雨水,侵蝕,地表,教學,設計
第19課滑輪的作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2能舉例說出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探究 1能從滑輪的結構與功能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根據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對滑輪組的作用進行假設。 3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滑輪的相關信息。 4能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 5能對滑輪的探究過程和結
滑輪的作用,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9,滑輪,作用,教學,設計
第12課觀察細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絕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 2能說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科學探究 1能從生物基本構造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問題。 2能通過觀察、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細胞形狀和結構的信息。 3能用科學語言、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整理有關細胞的信息。 4能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
觀察細胞,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2,觀察,細胞,教學,設計
第4課 露和霜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科學探究 1.能從露、霜與水的三態變化之間的關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對露和霜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設,并說明假設依據。 3.能通過實驗、觀察等方式獲取“露和霜的成因”的信息。 4.能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5.能運用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判斷結論與假設是否一致
露和霜,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第七課 地球上的水循環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知道地球上的水不是靜止的,而是循環運動的 2、了解水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循環運動的路徑 過程與方法: 1、 根據水的三態變化和各種天氣現象的成因,分析水在陸地和大氣之間的循環運動 2、 結合水在陸地上的流動情況及高空中空氣的運動情況,分析水在海洋、大氣、陸地之間的循環運動 情感態度: 1、 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與探索 2
地球上的水循環,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地球,水循環,教學,設計
第三課 水的狀態變化與什么有關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溫度是影響水結冰和水沸騰過程的主要因素。 2.能舉例說出水的三態變化應用的實例。 科學探究 1.能從水、水蒸氣、冰的三態變化的角度提出探究性問題。 2.能通過實驗、觀察等方式獲取溫度與水結冰和水沸騰的信息。 3.能用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溫度與冰融化和水沸騰的信息。 4.能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 5
水的狀態變化與什么有關,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狀態,變化,什么,有關,教學,設計
第一課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歸納出什么是蒸發。 2.能說出水蒸發過程中要吸收周圍的熱。 科學探究 1.能根據蒸發現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根據生活經驗對影響蒸發的因素作出假設。 3.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水蒸發、蒸發吸熱等信息。 4.能運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 5.能用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方法得出結論。 6.能對探究活動進行
水到哪里去了,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哪里,教學,設計
第10課人類與地表環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人類改造地表的活動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2.能說出人類破壞地表的行為帶來的后果。 3.能舉例說出人類保護環境的舉措,并針對現實環境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科學探究 1.能從黃土高原的成因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通過調查、閱讀等方式獲取有關人類活動改變地表的信息。 3.能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
人類與地表環境,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0,人類,地表,環境,教學,設計
第16課怎樣才省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完成某些任務需要用到特定的工具。 2能說出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等是常見的簡單機械,簡單機械可以幫助人們省力或提高工作效率。 3能舉例說明使用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科學探究 1能從簡單機械的結構與功能的聯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3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簡單
怎樣才省力,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6,怎樣,省力,教學,設計
課題 機器模型大比拼(二) 教學設計共_1_課時 執教人 授課時間 教學 目標 1、 知道工程的核心是建造,提升重物機器模型制作的重點是方法與工藝。 2、 能夠根據設計方案,找到適合的工具和材料。 3、 能將自己的想法與同學分享,達到資源共享。 教學重點 能熟悉從明確任務到展示作品的每一個環節。 教學難點 能通過小組合作熟悉每一個環節,達到獨立完成 教具使用
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3,機器模型大比拼二,教案,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機器,模型,比拼
第15課發霉和防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食物發霉的條件。 2能列舉12種防止食物發霉的方法和技術。 科學探究 1能從常見的發霉現象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基于生活經驗對發霉的條件作出假設。 3能根據發霉的條件設計單一變量的實驗。 4能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有關發霉與防霉的信息。 5能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等方式
發霉和防霉,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發霉,防霉,教學,設計
第9課沙洲的形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沙洲的成因。 2.能推理出鵝卵石的形成過程。 科學探究 1.能從沙洲的結構中提出探究性問題。 2.能對沙洲、鵝卵石的形成作出假設。 3.能根據實驗方法進行模擬沙洲、鵝卵石形成的實驗。 4.能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5.能用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 6.能對探究活動進行
沙洲的形成,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沙洲,形成,教學,設計
課題 自行車 教學設計共_2_課時 執教人 授課時間 教學 目標 1、 能在觀察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交流與動手中探究、解決問題。 2、 知道科學史不斷發展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干預挑戰,大膽攝像,勇于改革創新。 3、 了解自行車的發展史,知道自行車中簡單機械的原理。 教學重點 通過合作發現自行車的結構及功能 教學難點 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行研究 教具使用
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1,自行車,第1課時教案,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課時,教案
第二課 小水珠從哪里來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歸納出什么叫做凝結。 2.能列舉日常生活中水蒸氣凝結的實例。 科學探究 1.能從水蒸氣與水之間的聯系中提出探究性問題。 2.能根據生活經驗對探究問題作出假設。 3.能通過實驗、觀察等方式獲取水蒸氣凝結的相關信息。 4.能用科學語言、簡單圖示等方式記錄整理實驗信息。 5.能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 6.能對探究活
小水珠從哪來,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水珠,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