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肺泡里的氣體交換。 2.概述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能力目標 1.嘗試探究人體呼吸時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變化。 2.通過分組實驗,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通過觀察氣體擴散作用實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組內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概述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 2.概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4,人體內,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2.說出呼吸運動的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和模型制作,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關注健康,關愛生命。 2、 教學重難點 1.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2.說出呼吸運動的過程。 3、 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學習法 四、課前準備 自制模型模擬膈肌運動、視頻肺的通氣 5、 教學過程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蘇教版七年級下 生物 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關注生物圈與人的關系,積極保護生物圈。 2 、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3 、認同保護生物圈要從自身做起。 教學重點 1、關注人類發展與生物圈的關系 2、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關注了生物
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蘇教版七下,生物,8.1,結合,孕育,生命,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第2節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小腸作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結構特點;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能力目標:嘗試探究“食物在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鍛煉實驗設計及操作能力; 嘗試探究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理解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制作小腸相關結構模型,鍛煉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結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九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第二節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腸結構的觀察活動,理解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認同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形成合作學習的的意識、知識的歸納和總結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形成形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 第三節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呼吸系統的組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能力目標:1、通過閱讀分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觀看視頻、flash動畫,觀察實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關注空氣質量,關注健康。 二、教學重點 呼吸系統的結構與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一節(第一課時) 血液組成及功能教案 教學目標: 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觀察血涂片,區分白細胞與紅細胞。 3、說出血液中幾種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學會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 教學重點: 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教學難點: 1、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學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名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的消化和吸收教學案例 【設計依據與構想】 “人體的消化和吸收”這一內容是全章的知識核心,也是全章的難點。對于這一節的知識,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對消化系統的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食物在消化系統內到底是怎樣被消化、吸收的知識還比較缺乏,而這部分知識又比較抽象。所以在設計時我以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為課堂學習的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十章 第二節 人體的血液循環 第一課時 血管和心臟 教材分析 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血管和心臟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觀察哺乳動物豬心臟的結構,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模型的講解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等營養成分。 2、了解蛋白質、淀粉、脂肪等營養成分的作用,說明這些物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二)能力目標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2、改變學生偏食、挑食的壞習慣,養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蘇教版七下,生物,9.1,人體,需要,主要,營養物質,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的消化教學設計 微課名稱 食物的消化 使用對象 七年級學生 知識點來源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年級 版本: 蘇教版 使用方式 用于課中,學生經過閱讀,討論,對消化系統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 微 課 教 案 教學背景 學習了消化系統的結構之后,本節課認識消化系統的功能。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 (二)技能目標:了解人的消化過程,理解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復習教案 復習重點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血型和輸血的關系。 3、區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4、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5、血液循環的過程 6、呼吸系統的組成 7、呼吸運動的過程 8、肺活量的概念 9、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10、人體內能量的供給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血液是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 第一節血液和血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 說出ABO血型的類型。 2. 理解ABO血型鑒定的過程。 3. 說出失血對人體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觀看“血型鑒定”的實驗視頻,培養學生理解實驗過程以及提高對血型鑒定的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獻血知識的學習,認識到作為一個健康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獻愛心。 二、教學重點
血液和血型,蘇教版七下,生物,10.1,血液,血型,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十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5節 人體能量的供給 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明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說出體溫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及維持體溫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嘗試測量自己和他人的體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說明人體內能量供給的過程。 難點:說明人體內能量供給的過程。 關注自身和他人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二節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第二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3)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討論、交流、實驗觀察,培養學生交流、觀察、能力。 (2)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飲食習慣,促進生命健康。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第十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 (本節可需要兩個課時來學習) 第一課時 1、 情境導入: 我們身體里每時每刻都有血液在流動,那么,為什么血液是紅色的呢?血液里面都含有些什么物質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血液的有關知識。 2、 認定學習目標: 1. 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 比較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 3. 了解有關血常規化驗的知識 3、 學法指導:
血液和血型,蘇教版七下,生物,10.1,血液,血型,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探究實驗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舉例說明哪些是有機物哪些是無機物? 2.學會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鑒定 二、教學重點 食物中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鑒定 3、 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實驗原理 淀粉的鑒定:碘酒是一種常用藥品,它是一種棕色液體。淀粉是一種糖類。它有一個特性,遇到碘酒會變成藍色。因此,我們常用碘酒來檢驗是否有淀粉存在。 蛋白質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 第二節 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 【教學目標】 1. 說出生物圈與人的關系 2. 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3. 進一步提高搜集資料、運用資料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 4. 進一步提高自行設計科學探究活動的實驗能力 5. 關注人類發展和生物圈的關系,培養生命觀念,樹立社會責任感 6. 積極參與小組內的活動,體驗人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教學重難點】 1. 關注自己的環境保護意
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蘇教版七下,生物,13.2,保護,生物圈,自身,做起,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九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第一節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主要營養物質的類別、作用及來源。 2、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收集、整理、加工、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養成關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的生活習慣,用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生活的科學態度。2、以牛肉面為例激發起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蘇教版七下,生物,9.1,人體,需要,主要,營養物質,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教學目標: 1、 知識: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2、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2、 能力: 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加工、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形成關注、關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生活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2、舉例說明人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蘇教版七下,生物,9.1,人體,需要,主要,營養物質,教案,師公,開課,作品